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从投资输入到投资输出:中国思维需转变

http://www.CRNTT.com   2015-09-29 04:26:03  


  中评社北京9月29日电/中国将于2015年成为世界净对外投资国,这是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历史性转变。此后,中国会进入投资输出超过投资输入的“新常态”。

  证券时报发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文章表示,投资净输入国的思维是防范性的,关注于如何保护本国产业以及通过引进外资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因此在对外资准入、股权比例、投资期限、利润转移等问题上习惯于管制或限制。

  作为投资净输出国,思维应是开放性的,除了关注本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安全与收益,还应要求对方国家开放市场、给本国企业投资以国民待遇。因此,在双边或多边投资协议谈判时,投资输出国往往要求对方尽可能开放市场准入,强化对本国投资者的保护。

  文章分析,站在投资输出国立场就能理解,尽可能放开对外资进入中国的准入,是给中国企业在海外争取尽可能宽的准入限制;给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是让中国企业在海外争取国民待遇;改善对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经营环境,是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营造良好的海外投资环境。

  有研究发现,在中国刚刚开放市场经济的1992年,全球市场出现的跨国公司已经或正在转型:从跨国经营走向全球经营,从中心辐射式走向全球网络式的管治结构,从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走向承担越来越大的全球责任。由于全球性企业在经营时,在追求利润与社会责任方面出现了种种不平衡,联合国于2000年成立全球契约组织,其强调企业不光要赚钱,也要承担人权、社会、环境保护等责任。

  这对于刚刚迈出国门仅有10年的中国企业来说,并不容易。我们可以从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遇阻的项目当中看出,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一方面是对投资国的具体情况欠了解和调研;另一方面是其本身仍保持了只适应中国本土的操作惯性。

  国企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但一些根本性问题仍未触动,很多企业也未达到现代化公司的治理标准。比如在海外的国企负责人只对党组负责,而不受公司治理机制的制约。如果该问题不解决,那么中国国企在海外的经营很难适应国际市场的规则。

  今年4月底,中纪委网站公布了一批涉及境外国有资产监管问题的企业,包括中国石化、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等。而早在2012年,更有一部分国企被世界银行列入涉嫌欺诈和贿赂的黑名单,包括大庆油田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都不能接受世行资助的项目。

  相比于国企,中国民企在进行投资时,一般在银行贷款和项目准入上缺乏资源,所以更有可能用不合规的手段去弥补竞争劣势,这些操作模式也被自然地带到对海外的投资行为当中。

  文章强调,尽管中国对外投资的步伐很快,规模也很大,但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不要盲目乐观。在这场对外投资的大潮当中,它们都得尽快适应国际规则和规范,总结教训和经验,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