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如何为维护一中框架开拓更大空间

http://www.CRNTT.com   2017-03-15 00:11:48  


 
  第二,在台湾岛内“以台湾为主体的历史观”正对传统的“大中国史观”发起挑战,从历史文化角度维护“一个中国”框架变得愈发困难。从“以台湾为主体的历史观”的影响来看,青年世代在以此为依据编写的教科书的影响下,其“国家认同”观念已发生极大异化,在不少台湾青年心中,“台湾”已成为一个与“中国”相隔绝的政治存在,“一个中国”框架在历史文化层面面临被解构的风险。

  第三,在“去中国化”运动影响发酵的背景下,“一个中国”框架在台湾地区的社会基础正面临极大冲击。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台湾当局开始逐步推行“去中国化”运动,当前这一运动的影响逐渐显现,“台湾主体性”意识已逐渐成为台湾民众的普遍共识,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国家符号和“一个中国”框架在台湾地区内部的政治影响力则趋于减弱。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中国”框架在台湾地区的社会基础亦有被动摇的风险。

  功能:务实看待台湾地区现行“宪法”  有助维护“一个中国”框架

  在“一个中国”框架面临极大挑战的背景下,为这一框架寻找更具权威性、稳定性和可接受性的论述支柱,成为我们稳定两岸关系发展政治基础的当务之急和必然之需。在文本规范中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原则的台湾地区现行“宪法”,应成为我们用于巩固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时必须高度重视和重点运用的重要资源。

  第一,台湾地区现行“宪法”规范文本的“一中性”因素较为明显,任何妄图否认“一个中国”框架的政党和政治人物,都无法绕开这一因素,而在台湾民众法治意识已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任何政党和政治人物都不敢直接违背台湾地区现行“宪法”的规定,更不敢否定这部“宪法”的法律效力。诚然,在台湾地区政治生态下,各政党都可能从“中华民国宪法”中解读出不同的“一中”意涵,但这些解读大多以政治色彩掩盖其法理色彩,缺乏对这部“宪法”文本本身的分析与论述,因而这些解读大多是经不住严谨推敲的。从法解释学的一般方法来看,台湾地区现行“宪法”的规范文本在“制宪”和“行宪”之中均遵循“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一政治事实,因而并不能解读出可能导致“台独”或“独台”的意涵。①因此,藉助台湾地区现行“宪法”这一资源,能够帮助我们重建“一个中国”框架的法理基础,从而实现以法理上的“一中”维护事实上的“一中”,并使法理上的“一中”逐步重新转化为事实上的“一中”的目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