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文化台独”历史课纲:如何应对

http://www.CRNTT.com   2018-12-10 00:05:21  


  中评社香港12月10日电/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前全国台联副会长胡有清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11月号发表专文《“文化台独”历史课纲的文化应对》。作者认为:“二十年来,台湾围绕中学历史课纲的风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成为岛内‘台独’分裂势力在教育领域不断推进‘去中国化’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多种政治力量和文化思想博弈的重要表现。台湾当局最近通过的十二年基础教育历史课纲,反映出‘台独’分裂势力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明显进展,表现出其强力加速‘文化台独’的急切心态,这是‘文化台独’的一个重大事件,其中动向值得大陆方面注意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文章内容如下:

  一、修改历史课纲“去中国化”的“三进一退”过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为适应解严后社会多元发展和张扬本土价值的需要,李登辉领导下的台湾当局对中小学课程内容的规范由过去制定“课程标准”改为制定“课程纲要”,主要提供大方向上的指导意见;教材也不再由官方组织编写,而由出版社按照课纲要求组织编写,经审定后出版由学校自行选择用于教学,出现了“一纲多本”的局面。这样的改变,弱化了行政权力对教材编写的束缚,但是由于课纲明确了教材编写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表述,并由此规定学生考试范围和标准,因此无论对出版商还是学校,课纲都具有重要的引领与规范作用。同时,课纲不仅制约中学教育本身,其表达和蕴含的价值取向也对整个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从那时起成长起来的台湾青少年,现在正值三四十岁的盛年,他们的历史观和国家认同明显打上了课纲的烙印。

  二十年来,有关高中历史课纲的修订及争议每几年就要发生一次。总体上说,经历了李登辉、陈水扁和蔡英文三任领导人“去中国化”方向的不断推进,中间穿插了马英九时期一次试图扭转方向的努力,是一个“三进一退”的过程。

  “课标”改“课纲”以后的第一个课纲即“88课纲”是在李登辉执政后期编制的,始用于1999年。在此之前,在李登辉的主导下,中学历史教学已经开始出现了“去中国化”和培养“台独”意识的倾向。1994年,台湾“教育部”颁发的《国民中学课程标准》,在国中(初中)增设了“认识台湾”课程,包含地理、历史和公民三科,教材于1997年完成并开始使用,台湾史首次作为中国史之外的独立部分出现在国中课程之中,其内容已经初步表现出“台独”史观的倾向。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台湾史虽没有单立,而是改以独立的若干章节加以突出呈现。后来制订的“88课纲”延续并发展了这一做法,在不脱离中国史范畴的前提下,让台湾史出现在一个独立的单元中,这对台湾历史教育而言,是一种史观的重要变化,迈出了台湾高中历史教育在“去中国化”道路上关键的第一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