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如何看台海局势新脉动

http://www.CRNTT.com   2019-02-23 00:17:40  


 
  二、传统蓝绿对抗型二元政治结构朝盘势弱化、“白色”突起、新人上位、基础优化、钟摆加速深刻转型

  近10多年来,两岸学界在国、民两党哪个政党将长期执政、蓝绿基本盘是否存在、第三势力是否形成等问题上的讨论,存在明显分歧。2004年陈水扁以两颗子弹打败“连宋配”,成功连任,一些舆论认为“民进党准备长期执政”。2008年马英九高票当选,不少舆论认为国民党将长期执政。2016年民进党首次全面执政,岛内及日本很多学者认为“国民党从此新党化、小党化”、“民进党将长期执政”。2018年“九合一”选后,两岸又有舆论认为岛内政治朝“去蓝绿化”、“去政党化”方向发展。事实证明,国、民两党“长期执政”的观点,岛内政治“去蓝绿化”、“去政党化”的观点,目前看似有违岛内政党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民进党长期执政”的论点更明显不符两岸关系和国际格局发展大势。

  通过对近20年岛内主要选举追踪调研发现,以统独立场、国家认同分裂为基本轴线,以蓝、绿阵营为政治分野,以国、民两党为主体的对抗型二元政治结构总体稳定。岛内政治生态分布、社会资源配置、重大选举提名和结果、单一选区两票制影响,尤其是统独立场、国家认同分裂,是决定传统蓝绿二元结构长期存在的基本要素和基础。其中,蓝营选民统独认同光谱广泛,对蓝营领头羊和政治人物要求严格,其凝聚力明显弱于绿营选民。以县市长选举为例,2018年民进党惨败,但其得票率仍有39%;2014年国民党惨败,其县市长得票仍有40%。以“总统”选举为例,2008年民进党惨败,但得票率仍有40%;2016年国民党惨败,得票率仍有31%(蓝营分裂,亲民党得票率12%)。这种二元政治结构在国家统一前的较长一段时期内存在,并影响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演变。国、民两党过去及未来较长时期内相生相克,相互以选举基本盘、对方执政败绩作为自己重新上台的资本与筹码。所谓“某党选举失败,并不是另一党胜利”的看法,恐不完全正确。

  必须指出的是,选举得票并不等同于蓝绿阵营、国民两党的基本盘。尤其是胜选效应中的所谓高票,相当一部分属于中间选票。这部分中间选票最不稳定,游离性最强。国、民两党惨败后的最低得票,绝大部分是相当稳定的基本盘。学界对选举基本盘概念说法不一,这里不加赘述。近年来,岛内选民自主性增强,选民世代结构变化,尤其是青年选民投票意愿增强,民众对国、民两党认同度明显下降,蓝绿基本盘呈现总量有所缩减、凝聚力有所弱化的趋势。

  20多年来,岛内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第三势力。标榜第三势力的政党或政治力量,绝大部分从国、民两党(或蓝绿阵营)分裂而成,发展空间总体相当有限。所谓中间选民、经济选民,既无政治领袖,也无政治纲领和组织,根本不能称为第三势力。未来只有蓝绿对抗型二元政治结构崩解,“非独融合型”政党体制形成,以公共政策竞争作为竞争主轴,才有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第三势力。近年来中间选民群体有所扩大,在台湾重要选战中的关键作用更加突出。2018年台北市长选举,国民党候选人丁守中、民进党候选人姚文智、白色力量代表柯文哲三足鼎立,中间选民、青年选民对柯文哲的支持至关重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