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 
中评青年论坛:香港青年与时代机遇

http://www.CRNTT.com   2021-02-07 00:04:22  


 
  最后时间所限,针对上述问题和短板,我简单提出一些非常不成熟的建议,希望与各位一起相互启发,也希望凭藉各位在政策、经济领域的影响力,能够进一步评估这些建议的可行性、操作性,共同推动香港与深圳、与大湾区更好地融合发展。

  第一,善用大湾区坚持和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政策创新空间,探索“新三通”的体制机制。一要“税制通”,低税费环境始终是利好创新、激发企业积极性的重要诱因,香港的低税率是长期以来吸引国际人才、企业的核心优势,也是值得内地借鉴、对标的营商标准,建议以深圳为首先行先试在大湾区部分地区、部分行业、部分人才实行与香港趋同的税务制度。二要“数据通”,强抓中央文件中“支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平台”的政策利好,在安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两地数据安全跨境流动,在“经济特区”下建立“数据特区”,建议可以从向港人派“数字人民币利是”开始,在深圳等大湾区城市定向使用。三要“保障通”,在鼓励和支持港资医疗、托幼、教育、养老机构在大湾区设立机构的同时,力争同步与香港现有公共社会福利制度无缝接轨。

  第二,深港同城化关键在于错位发展、互补发展,香港疏解非核心功能应与深圳“东进战略”相衔接。近年来,深圳的城市规划已经逐渐形成了“核心西移、功能东进”的基本格局,即金融、科创等核心功能以西部为基地,而养老、旅游、教育等其他产业则依托东部现有资源协同发展。深圳东部生态环境好、后发优势明显、待盘活利用的存量工业用地多,目前已有龙岗大学城、盐田生物科技集群、坪山高新区等现有规划。而这正是与香港目前拥有的具有优势但属于非核心功能的教育、医疗、养老等产业合作的承接地、对接地。

  香港舆论时不时会兴起一阵所谓“内地港人社区”的讨论,这个建议其实有“本末倒置”的问题,“港人社区”并非是先起楼、再量身定做一套符合港人生活方式的社区服务,而是先把与香港公共或私人服务资源投放至内地,再产生群聚效应。这样既能缓解长期以来内地游客为了奶粉、疫苗、体检而涌入香港核心区带来的问题,又能促进更多港人北上享受与香港本地同等乃至更好品质、与香港福利制度相对接、与深圳当地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的公共服务,让更多港人以深圳为家、以大湾区为家,把港深同城化视为自然。同时,这也对深圳加强自身第三产业、提高综合竞争力大有裨益。

  总而言之,下好深港一盘棋,最重要的是从畅通入手,各个方面的政策规划都要做对接,这也有赖于在座各位青年菁英未来的呼吁和推动。谢谢。

  吴志隆:接下来让我们把时间交给林艳主任,听听她的高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