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台网络化个人主义的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21-09-05 00:04:02  


 
  (二)2000-2014:竞选需求扩大网络政治宣传互动性

  政治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传播对策,媒体是政治参与和政治沟通的重要渠道,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工具。争夺对媒体的控制权即为选举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000年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赢得竞选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国、民两党的政党竞争进入新阶段。为了赢得下一次选举,各党派开始争相完善政党竞选网站的功能,注重开展网络政治宣传,加强与选民的线上互动。

  竞选网站为载体的网络政治参与者向青年群体扩散。青年群体的群体性通过网络转向个体性,反感竞选性过于突出的政党行为,开始关注与个人情况相关的议题。伴随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个体正逐步成为网络中的基本话语单位,个人主义也获得了部分的正当性〔4〕,青年群体作为“中国社会未来力量和现实力量的集合体”〔5〕的身份角色被分解,转向个体性。台湾地区政治传播的单向输出特征随着竞选网站开通网民留言区和信息互动功能日渐弱化,附加使用新媒体获得政治资讯的青年群体具备更高的政治敏感性,实际上青年群体的政治参与热情是有所提升的。

  然而,台湾地区政党的竞选性过于突出引发了青年群体的反感情绪,反感情绪促成了青年群体同质性网络联结的产生。多国根据竞选网站做出的研究结果证明竞选中竞选网站以及相关媒体的主要方向是服务于竞选人的需求,而非选民的需求(Roper 1998;David 1999;彭芸 2001;Wang 2002)。对候选人而言,最重要的竞选目标就是获胜,其团队的政治宣稿主要是为了影响选民而非真切地与选民沟通、倾听民意。青年选民认为自身利益的诉求得不到响应,政党竞争阶段的承诺只是为了获取选票。从社会心理学来看,“群体的同质性能减少陌生感从而降低文化冲击阻力”〔6〕。具有“反政党”情绪的青年群体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联合起来,促进了同质性群体的形成,以期为争取和表达自身权益提供基础,成为后期“太阳花学运”、“反课纲运动”等行为的群体召集铺垫。

  (三)2014年至今:社群媒体功能强化提升个人网络联结度

  2014年“太阳花学运”将新媒体在台湾的使用推向高潮,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促使现代人的价值理念较之前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个人能动性凸显。“受现代性影响之前的社会,人们的价值理念是团结性理念,人与人相互依靠,共同生存,为了维护这种生存需要,人们会约束自己的言行、思想。这种集体型价值理念在现代社会中正日渐隐没,取而代之的是个体型价值理念的凸显。〔7〕通过移动互联网,个体的权利和价值得以提升并且被激活的个人资源成为社交网络中的直接生产力。威尔曼指出,由个人网络形成的联结可能是分散的,但由此构成的网络不但具有极强的社会支持能力,而且具有改变生活方方面面的力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