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芮泽:消除极端贫困后,中国下一步如何走?

http://www.CRNTT.com   2022-04-10 00:09:41  


世界银行中国、韩国和蒙古局局长芮泽(Martin Raiser) 讲座直播截屏
  中评社北京4月10日电(实习记者 郭云骄)4月8日下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办的“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系列讲坛”迎来第八期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到世界银行中国、韩国和蒙古局局长芮泽(Martin Raiser)就中国减贫问题与参会的各高校学生进行分享。在讲座中,芮泽总结了世界银行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写的中国四十年减贫历程研究报告的研究结论,对中国的脱贫工作进行回顾,并分析了中国脱贫模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减贫工作提供哪些经验教训。此外,芮泽还提及目前中国经济在实现脱贫后仍存在的挑战,并就此提出中国未来可能设置的脱贫议程。

  芮泽表示,依据世界银行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撰的《中国减贫四十年:驱动力,洞察世界与未来方向》这一研究报告,自1980年以来,中国脱贫取得的成果是史无前例的:约八亿人口实现脱贫,占全球减贫人口的四分之三。中国脱贫的两大驱动力是经济转型与持久增长,而这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密不可分。在1980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经济产业以农业为主导,但因拥有着比其他贫困农业国家更为丰富的人力资本,中国又被赋予了极高的发展潜力。正如经典的刘易斯发展模式所预测,中国的改革催生了持续经济增长和快速经济转型。

  同时,芮泽指出这一巨大的经济增长背后仍然存在问题。过去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势头迅猛,宏观上取得普惠成果。但随着不平等的加剧,从相对价值角度看,经济增长对减贫的效率不再那么显着。自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对减贫效果大幅度减缓。就贫困增长半弹性指数而言,尽管中国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远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但中国的减贫效果仍低于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中国贫困增长半弹性指数为-0.3,巴基斯坦为-1.17,印度为-0.75)。

  芮泽强调,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增长是归因于资本扩张和较小程度上劳动力重新分配。从数据上看,基础设施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在GDP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其中,中国的资本扩张多集中在城市地区而非农村地区,但中国的脱贫工作却聚焦在了农村地区的减贫情况,农村经济的增长也是脱贫的主力军,这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城市移民的贫富问题。在三大产业之间结构变化过程中,1995年是重要时间节点。在此之前,农业收入的增加推动了贫困减少。此后,工业和服务业收入增加,劳动力也从农业中转移出来,逐渐投入第二第三产业。

  芮泽续指,由该现象引起的人口结构转变和城乡人口移徙在脱贫当中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人口结构上,中国也逐步走向人口老龄化,14岁以下青少年所占比例和65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之间差值逐渐减小持平。自1981年起,城乡人口流动在中国脱贫事业中的贡献率一直平缓增长,并在2002年至2018年增势迅猛。其主要表现为,在2000年以后,城市移民收入在农村家庭收入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除此之外,近年来,有针对性的扶贫工作和公共转移支付成为核心。自2013年起,中央扶贫基金, 省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和当地政府扶贫基金占GDP比例较前十年持续攀高。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