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加强与德、日经济合作有利国家权益 | |
http://www.CRNTT.com 2024-04-18 00:00:39 |
虽然在《外交蓝皮书》中,仍然将中国视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日本首相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时,恶意攻击中国,但是,日本《外交蓝皮书》释放出来的信息表明,历史的天平已经发生变化。 考虑到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德国的总理正在中国访问,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日本必须考虑今后发展方向。名义上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是,美国经济已经千疮百孔。巨大的财政赤字以及经济严重“空心化”,使得美国经济岌岌可危。 虽然美国花费巨资补贴在美国设立芯片工厂的外国企业,试图以此增加美国在芯片产业领域的话语权,争取获得半导体产业领导地位。但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传统芯片制造技术,边际效用越来越小,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制造的芯片不久将横空出世,美国花费巨资设立的芯片制造工厂,全面投产之时,或许就是被淘汰之日。 由于美国国内各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相互掣肘,美国经济环境持续恶化。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把希望寄托在产业工会身上,很可能会无条件支持美国产业工会提出的各项主张。这就意味着在美国投资设立工厂将不得不考虑社会成本问题。如果经常面临抗议游行示威罢工浪潮,美国在生产要素领域又缺乏明显的比较优势,在美国设立工厂就会得不偿失。 加强与美国战略合作,无非是出于两个目的:一个是在军事安全方面获得美国的保护伞;另外一个则是在经济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虽然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在局部冲突中美国军队张皇失措,军事行动虎头蛇尾。巴以冲突导致中东地区局势骤然紧张,美国虽然在第一时间宣布支持以色列,并且向中东地区派出军舰,试图产生震慑作用。可是,美国没有想到,自己却成了中东武装打击的对象。也门武装组织在红海地区对美国发起攻击,美国军舰防不胜防。 在亚太地区,美国部署航空母舰编队,目的就是要产生威慑效果。可是,无论是在朝鲜半岛还是在台湾海峡,无论是在中国南海周边地区,还是在印度洋水域,美国军事威慑根本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美国劳师远征,在该地区根本不具有军事优势。虽然美国承诺帮助菲律宾建设基础设施,将美国控制的菲律宾军事基地连成一体,并且向菲律宾提供先进的通信系统,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雷声大雨点小,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经济已经不足以支撑美国在亚太地区称王称霸。 虽然美国联邦政府极力美化美国总统经济成绩,争取美国总统拜登竞选连任成功,但是,纸包不住火,美国经济颓势越来越明显。美国政府官员讨论产能过剩问题,实际上是对美国经济不自信的表现。无论是在传统产业领域,还是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美国已经无法和中国开展公平竞争。美国试图以所谓的单边制裁,保护美国市场。 从经济结构来看,美国经济是典型的虚拟化经济结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处于统治地位。第三产业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超过80%。如果第三产业所依托的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那么,美国经济大厦将突然坍塌。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支撑美国经济的基础是美国华尔街资本市场。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导致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股票价格一泻千里。只要华尔街股票市场股票价格下跌,美国经济就会像是沙滩上的城堡,瞬间灰飞烟灭。 美国在经贸领域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在金融领域充分利用“货币潮汐”收割其他国家的财富,在高科技领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美国经济基础十分脆弱。通过调整货币政策,从其他国家收割财富,使美国合作伙伴损失惨重。高科技领域实行“小院高墙”政策,导致美国战略盟友进退两难。日本、韩国、荷兰等国家因为执行美国出口禁运措施,无法与中国开展正常的技术合作,经济陷入衰退。虽然美国威逼利诱,要求战略盟友必须跟随美国指挥棒转。但是,在现实利益面前,美国战略盟友不得不考虑,如何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尽可能地走出困境。 对于日本政府来说,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是实现经济复苏唯一正确道路。虽然日本首相在美国国会演讲中,把矛头对准中国,强化与美国的战略同盟关系。但是,这位日本首相不得不承认,他在美国国会受欢迎程度在日本国内永远得不到。事实的确如此。在日本国内,这位首相的支持率已经降低到20%以下。未来的选举中,他必将被赶下台。对于日本财经界人士而言,千方百计修复与中国的关系,借助于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实现经济复苏是当务之急。不管日本首相是否愿意,都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修复与中国的“战略互惠关系”。 “战略互惠关系”不是战略伙伴关系。“战略互惠关系”是指在共同经济利益基础之上,实现战略性合作。通俗地说,就是要在相互依存发展经济前提下,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对于日本来说,这是不得已的选择。尽管日本首相意识到,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将会承受巨大的政治压力,但是,日本首相必须照顾到国内经济发展需求。 中国以柔克刚,以不变应万变,促使国际地缘政治关系悄然发生改变。德国总理访问中国,说明布鲁塞尔对中欧战略的定位发生改变。日本政府在《外交蓝皮书》中恢复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表述,则说明中日关系正以看得见的方式发生变化。 德国、日本都是美国的战略盟友。他们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不可能得到美国的支持。因此,中国与德国、日本这两个重要经济体之间关系发展必然会出现反复。中国与德国、日本关系发展可能会遵循下列步骤: 第一步,德国、日本企业进行战略试探,通过加大双向投资,进一步巩固双边经济合作关系。假如一切顺利,德国、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将开展深度合作,在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面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第二步,德国、日本政府悄然调整自己的战略规划,在安全上继续依赖美国,与美国加强军事合作,在经济上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实现军事、经济相分离,军事安全托付给美国,经济发展高度依赖中国。假如美国经济复苏发展,德国、日本可能会加强与美国的经济合作,与中国保持一定距离。反过来,如果美国经济复苏乏力,那么,德国、日本将会“近水楼台”充分利用双向投资机制,进一步密切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关系,确保本国经济发展基础牢固。 第三步,如果美国铤而走险,通过制造局部冲突,拒绝偿付债务,那么,日本、德国将保持中立。如果美国在冲突中占据主动,德国、日本有可能会跟随美国,争取分一杯羹。如果美国在冲突中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德国、日本有可能会保持中立,或者呼吁尽快停火,从中美冲突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挑起冲突甚至发动代理人战争,以此为借口对中国实施制裁措施,扣押中国外汇资产,拒绝偿付债务。中国加强与德国、日本经济合作,既要争取他们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关键时刻作出正确选择,同时又要防止美国铤而走险,以制造冲突方式拒绝履行债务,严重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当务之急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一方面加强与德国、日本经济合作;但另一方面,必须增强风险意识,防止他们在关键时刻充当美国的帮凶,扣押中国的资产。美国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不远的将来,美国一定会用非常手段,将自己的债务一笔勾销。中国作为美国的债权国,在美国拥有庞大的资产,必须作最坏打算。万万不可在关键问题上作出错误判断。 对于德国、日本转向,中国当然乐意配合。但是,德国、日本只是将自己的眼睛投向东方,他们整个身子仍然在西方。况且德国、日本都已经被美国牢牢控制,因此,中国加强与德国、日本经济合作是必然选择。但是,必须充分意识到,美国是中国与德国、日本合作的最大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