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中美建交三十年的回忆与思考 | |
http://www.CRNTT.com 2008-12-19 11:58:09 |
究其原因,双方既有理念不同与利益冲突,也有对彼此的历史文化背景、决策意图和利益考量缺乏了解,从而做出错误判断与对策。美国起初误以为邓的改革开放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天安门事件发生之后又幻想中国可能变天。中国保守势力则重弹“美帝亡我之心不死”老调,力图将中国发展的根本方针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以反对和平演变为中心”。白宫批准李登辉访美的真正动机其实幷不象北京所想那么严重,但北京却深为怀疑美国政策要从“一个中国”向“两个中国”转变。 如果当时北京做出错误判断不惜一切代价与美对抗,则中美关系不但难以挽回,而且必然倒退。中国改革开放也必然受到很大阻碍。 邓小平关键时刻定乾坤 幸而中南海有高人妥善决策扭转旋坤。这个高人就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邓小平。当中国处于危难情况和高层派系压力之下,他能够力排众议,独辟蹊径,从战略高度作出“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的方针决策。这不但定下了原则立场,也使外交执行部门能够在对美外交中思想明确地进行实际操作。 邓的外交方针不是让而是斗,但斗的目的是为了中美两国恢复和解合作,而不是对抗分裂。面对里根扬言要与台湾恢复官方关系,邓即通过南斯拉夫访华高级人士向美传话:如果那样,中美关系必然后退,连现状也保不住。美方在军售问题谈判中对北京施加压力,邓就以“立足于破,争取不破”的决策相对,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边缘政策”,不惜以“零和”来求互利“双赢”。历史证明了这一决策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三十年后回头来看,究竟中美建交对两国与整个国际局势的影响有多大?现在很多说法着眼于具体问题较多。其实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最为重要的影响,一是使苏联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地位,整个世界战略格局发生根本变化,最后导致苏联解体与冷战结束;二是中美关系从对抗向合作转化,为中国提供了最重要最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北线威胁解除,又与中美友好合作,为中国带来了战略上的极大红利,可以放手进行改革开放,大量吸收外来资金技术发展经济,不断积聚中国的物力财力。 如果说在美苏冷战对抗时代中国只是大国博弈中一个“四两拨千斤”的二级玩家,那么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与高速经济增长,财力、军力与国力大大提升的中国已经取代苏联,从当年的“四两”变为今天大国博弈中的“千斤”了。 但即使如此,中国幷不追求扮演当年的苏联角色对美进逼,而力求在新的形势下以“利益攸关者”的身份来保持与发展中美关系。在金融风暴席卷整个世界,美国金元帝国风雨飘摇的时候,北京幷未落井下石,而表示愿与美方共同努力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 中美关系的内涵、领域和任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双边关系已经远远超越两国范围,成为影响世界安危、稳定世界局势最重要的国际因素。现在中美双方利益交织,彼此成为相互依存的“利益攸关者”。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战略对话与危机处理机制,有助于中美关系平稳发展,互相分担稳定世局的重要任务。人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美关系,将会为世界和平、国际发展做出更为重要的贡献。 (来源:联合新闻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