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日本“经济难民” 为何越来越多 | |
http://www.CRNTT.com 2009-01-14 10:57:10 |
“派遣制度”带来苦果 日本国外一些传媒,是以金融海啸严重冲击日本经济,造成严重失业浪潮的角度,报道和分析日本现状的。这是对日本问题一知半解的表现。小泉政府当年创造了“派遣社员”的制度,破坏了传统的雇佣关系,虽然拯救了日本大企业,甚至让它们利润激增,却因此牺牲了公民的劳动和生存权利,造成当今社会不稳的根本原因。 过去,日本企业员工是社会的栋梁,令人羡慕的阶层,一年领取两次花红,享有员工宿舍、健康检查、度假旅行等福利,最后还可领退职金或退休金。只要不出差错,排队都可获得加薪或升级。只要能选对企业,终身有工作,生活有保障。这是日本人效忠企业,不轻易跳槽的最根本原因,也是日本人先把自己看成是(会社)社员,后才是国民的主要原因。 但泡沫经济破裂,日本“经济第一”的神话破灭,欧美的经济成果主义取代了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日本企业也开始以裁员作为增加利润或渡过经营难关的手段。所谓非不得已不裁员的神话破灭,甚至发现裁员可迅速平衡损益,以“派遣员工”来代替正式职员久成了日本的新风潮,一个比雇佣临时工、契约工更“便利”的新工种--“派遣制度”也就如雨后春笋,成了日本经济的生力军。 成立《劳动派遣法》 所谓“派遣社员”这名称,源自日本国会1986年通过的《劳动派遣法》,即企业可透过民营的派遣业者介绍短期契约工人,以时薪或月薪计酬。对派遣员工,企业无需负责提供训练、医疗、保险等福利,也无须派发退职或退休金,甚至不须经过裁员手续随时得终止派遣社员的雇用。 这种可以即用即丢的方便制度,原本是为少数的专业人员,如翻译、秘书、电脑程序员等而设的,他们有专业技能、较高收入、不在乎职业保障,倒适合他们的自由就业。2004年,小泉政府推行所谓制度改革,提倡开放劳动规制,开始允许制造业雇用派遣员工,于是就有越来越多企业减少雇用正规职员,甚至裁员让以“派遣社员”名义的临时工充当主要劳工,而通过介绍工作和抽取佣金赚钱的新兴行业,“派遣业”也就在日本蓬勃发展起来。 根据厚生劳动省2006年统计,民间企业的派遣员工有24万人。现在更增加到60万人。不仅民间企业如此,地方政府实际也采用同一手段,将很大部分职位交由临时工负责。即全国地方政府有45万员工是所谓“非正规雇员”,分别占都府县地方职员的16%和市町村的31%。根据不完整统计,日本现有1700万人,即相当于三分之一的职工已沦为临时工。 彻底改善就业环境 企业现在基本上都不再招聘正规员工,特别是在金融海啸冲击之后,全国就业市场再起剧变。从企业的立场来看,得以随时解雇员工,不需理由,不需补贴,已完全改变了经营者的经营责任。但从社会角度来看,所谓企业与员工共存共荣的伦理已经荡然无存了。 根据官方统计,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估计有8万5000非正规员工将首当其冲,成为大裁员的第二轮牺牲者,其中七成(5万7300人)就是派遣员工。派遣社员一般都没有储蓄,又是地方出身人士,一旦被裁没有了收入,也就没有住房,最终被迫流落街头。即使要再找一份工,也因为没有通讯地址,没有手机号码,没有任何职业介绍所愿意接受其申请登记。 从正规社员被降格为派遣员工,再沦落为无业游民,最后只有成为绝望的街头流浪汉。日本新型的“勤劳贫困”(working-poor)现象就此产生和壮大。 “过年派遣村”在东京心脏地带出现,一显示人间有情,不论情况如何绝望,总有人会伸出援手;二日本有越来越多街头流浪汉,一年办一次赈灾大会,即使能够暂时获得温暖,杯水车薪,又来日方长,如何从中年挨到老年?有舆论就指出,罪魁祸首是官方允许企业使用“派遣制度”,彻底修法是当前急务。当然,能改善就业环境才是根本办法。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