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迪斯尼入沪”是巨大的文化陷阱? | |
http://www.CRNTT.com 2009-01-19 08:43:23 |
经历了十多年拉锯战般的争夺,全球第六个“迪斯尼”即将入沪的计划终于浮出水面,这项直接投资244.8亿,中美股份为57%:43%的既定模式已经达成,预示着以风靡上世纪80年代的“米老鼠”“唐老鸭”为代言符号的文化品牌落地中国,且有人预测可以催生超过万亿的GDP增长,拉动百万人就业。 直接投资244亿打造这艘“游乐航母”,意味着完善了周边的城市设施及相关的商业配套后,总投资要超过400亿,而一向精明的美国人43%的股份投入,是不会掏腰包拿出一分钱真金白银的,靠的是文化品牌的再利用、衍生行业的商业预算以及管理资源等无形价值来体现,这也将意味着掏钱的活儿全由中国人买单。 对于能够拉动万亿GDP增长的说法更是不太靠谱,按照凯恩斯理论:在效率较高的西方经济体,其投资乘数大约在3~5倍之间,而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中国,在未来10年的周期内,能够达到2倍就已经不错了,这与万亿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即使套用更加诡异孤僻的计算公式,想必也不会算出接近50倍的结果吧。所以,这样一个大馅饼看上去似乎很美很诱人,但从实质性分析,却更像一个巨大的五彩斑斓的肥皂泡,悬浮得很炫也很悬。 从迪斯尼项目上马的投资分析,如果我们的民生、福利、文化、教育、交通、基础设施乃至边远地区的生活水准足够富裕完善,投也就投了,关键是我们在这些方面目前还存在着太多的欠账,这样的投资方向,像是饿着肚子穿名牌。而光从投资价值角度讲,400亿相当于“嫦娥一号”工程的29倍。以今日中国的情况,是不是真的有必要花费足以造29个“嫦娥一号”的钱,去购买一只美国老鼠所带来的精神快感呢? 20年前迪斯尼诞生美国,是一场带有娱乐色彩的文化革命;10年前迪斯尼落户香港,是一次东西文化的接壤或商业模式的复制与扩张;如今即将空投中国,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花大价钱买来的却是被咀嚼过的通俗文化的“再咀嚼”呢?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