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日本重回亚洲?

http://www.CRNTT.com   2009-02-13 07:23:35  


 
  谁来掌舵及中日的分歧

  回顾“东盟10+3”机制走过的10年历程,尽管该机制的程序性主导权在东盟,但从区内GDP构成上看,日中两国占绝大部分,东盟仅占10%,韩国一国的GDP也大致与东盟10国相当,因此,实质性的政治主导权向中日韩一侧,特别是中日两国手中倾斜是注定的。即便现在多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3国,构成“10+6”框架,中日依然是其中的主角。

  作为东亚地区数一数二、世界数二数三的经济大国,中日两国虽然经贸互补,但缺乏战略互信,包括对东盟的关系定位和东亚共同体边界划分等问题,都是两国战略竞争的领域。

  东盟地区历来为日本所重视,是其最早实现了战后和解的地区。早在1977年,前首相福田赳夫在马尼拉发表了后来被称为“福田路线”的对东南亚外交三原则(1、日本绝不做军事大国;2、做东南亚各国的真正的朋友,构筑“将心比心”的互信关系;3、以对等的合作,贡献于东盟区域的和平与繁荣),不仅从心理上拂拭了被日本欺辱过的国家的历史阴影,也为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现实利益——东盟成为日本高增长时期最大的市场之一。基于这种传统关系,日本自恃为“10+3”机制当仁不让的牵引车,却不料在21世纪被后来者中国赶超。

  2002年,中国率先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路线图”,幷于翌年着手湄公河流域开发、农业和信息等领域的合作,迈出了与东盟一体化的第一步。担心主导权旁落的日本奋起直追,除了FTA之外,开始加快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以及整个东盟的EPA谈判的准备工作,试图以贸易、投资、科技、能源、环境等更广泛的合作示好东盟,其后还促成了日本-东盟特别首脑会议在东京的召开,再次确认幷打出了重视东盟、期待将来结成“东亚共同体”的外交政策牌。

  可是,作为思虑慎重的发达国家,日本的外交政策时而暴露出其墨守成规的一面:2003年10月的东盟首脑会议上,表面宣称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纷争的日本,却在一开始放弃了加盟《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直到看到中印两国加盟,才匆匆改弦更张,于两个月后签署加盟书。日本的踌躇其实是出于怕影响日美同盟的担心,但诸如此类的“首鼠两端”,多少给东盟国家以某种失望和不信任感,也直接、间接地影响其在“10+3”机制中的主导性。

  中日两国的东盟逐鹿,还表现在如何确定“东亚共同体”的边界问题上。中国主张继续巩固“10+3”机制,而日本则出于制衡中国的考虑,力推“10+6”模式。不仅如此,在日本既定的EPA谈判对象排序中,中国被置于“10+6”中的最后一位,其目的显然是要确立日本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领先地位。至此,日中两国围绕东亚一体化进程中主导权的竞争完全表面化,本来以区内开发和经济增长为主旋律的亚洲国际关系,也染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