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不高兴》:中国民族主义抬头?

http://www.CRNTT.com   2009-03-27 08:25:02  


《中国不高兴》和《中国可以说不》都被西方媒体视为中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标志。
  中评社北京3月27日讯/《国际先驱导报》今天载文“《中国不高兴》引热议忧中国民族主义抬头”,文章指出,今年3月出版、时下被舆论炒得火热的《中国不高兴》,一问世就吸引了国外媒体的关注幷引起媒体热议,美国《时代》周刊在报道中这样定义:“这是继1996年不满西方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影响的一部民族主义畅销作品”。那么,《中国不高兴》是所谓“投机”还是“建言献策”,它是否就能够代表第二次“中国可以说不”浪潮?全文如下: 
  
  “我不知道风朝哪边吹”

  徐志摩诗里这种迷惘的心绪,在这个春天有了新的对应物,它就是时下被舆论炒得火热的《中国不高兴》。

  今年3月出版的这本新书,一问世就吸引了国外媒体的关注。美国《时代》周刊在3月20的报道中这样定义:“这是继1996年不满西方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影响的一部民族主义畅销作品。”

  而打开这本被《时代》视为“《中国可以说不》续集”的《中国不高兴》目录,类似的观点颇具“冲击力”:

  持剑经商:崛起大国的制胜之道

  该由西方正视中国“不高兴”了

  中国对西方:“有条件地决裂”

  ……

  这样极具杀伤力的标签式主题,迅即引发国内外从互联网到传统媒体的一轮激辩。

    震动西方世界的“小平头”

  对于出身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人来说,这样的文章应该幷不陌生。1996年,随着一本名为《中国可以说不》的图书的诞生,“说不”风靡国内,当时的青年学子几乎人手一本。这是一本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评述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和台湾问题的谈话录。

  张小波等五位当年被季羡林称为“小平头”的青年作者,也成为了西方媒体眼中中国民族主义的“领军人物”。在张小波的印象中,之所以写《中国可以说不》,是在读了日本出版的《日本可以说不》译本后“受到刺激”的结果。“那年有个舆论调查的结果是,中国人最讨厌的国家是美国,最向往的国家也是美国。我思考这是为什么。这是写书的契机。”张小波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