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杨湘洪外逃引发温州官场地震

http://www.CRNTT.com   2009-04-15 08:06:05  


 
  本刊记者致电陈永坤,陈表示,房子是按照市场价购买的。

  莲花大厦一位居民说:“拆迁房有多余,政府卖掉作为财政收入也合理,但是房屋的选择权也首先在我们拆迁户,大房子补差价,我们也愿意的,大家又不是没钱。”

  有居民告诉本刊记者,莲花大厦许多房子并未出售,“交物业费的时候,我看到16到20层的许多房子,业主都是房管局。”

  故事还未结束

  本刊记者来到温州市环城东路与公园路的交叉口,看到一幢建筑上涂满文字,“拆迁九年,还我店面”等标语很醒目。据路人介绍,这是一位至今未妥善安置的拆迁户写的。

  还有标语写着“惩办大贪官杨秀珠”。“杨秀珠确实发迹于温州的旧城改建。”温州市的一位官员介绍说,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温州的旧城改造已经开始。

  据他回忆,在当年的温州旧城改造中,拆迁户死活不肯让,两个带头的妇女对拆迁队工人破口大骂,工作一时陷入僵局,“杨秀珠亲自带着铲车前去拆房,来到现场后,她穿着一件大背心,冲上前去与两个女人对骂,把拆迁户全骂了下去。”

  当时的杨秀珠是温州市规划局局长兼温州旧房改造指挥部负责人,“把项目给哪个公司做,都是杨秀珠自己决定的。她留下的拆迁后遗症到现在还未消除,许多拆迁户至今未能妥善安置。”

  “在一房难求的温州,旧城改建指挥部位高权重,这次曝光的名单,可能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该官员告诉本刊记者。

  但是,该官员也表示,这次事件也有不少疑点,“名单是否有所隐瞒?那张向市政府请示的文件上,并没有指挥部的盖章。”

  他称,温州有人将“名单门”事件看做某种“交锋”,担心可能扰乱温州官场目前严厉整肃的局面。

  4月9日下午,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金佩静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网上所发材料确实是指挥部文件,“这些房子的出售过程没有任何问题。2005年销售时是公开的,无论领导还是普通市民,都能来买。”

  2009年以来,本刊记者多次给杨湘洪打手机,他的手机一直处于开通状态,但均未接听。

  “书记丢了”之后,故事也许还远未结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