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张亚中:我的两岸统合七大梦想

http://www.CRNTT.com   2009-04-20 00:15:41  


 
  (三)经济统合

  我们对于任何有助于两岸人民利益的经济与贸易便捷化与无障碍化均应表示欢迎,但是仅有贸易便捷化并不能够带来政治上的认同整合。以两岸是否要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或“经济合作架构”(ECFA)为例,虽然这是一个对台湾有利的协定,但是台湾内部即有担心被大陆经济控制或消化的疑虑。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本来就存在着“优胜劣败、弱肉强食”的逻辑,小的经济体在与大的经济体互动时,往往会陷入如何不被吸纳、依附的困境。对于欧洲的小国而言,如何透过欧洲经济共同体( EEC) 的制度安排,远较欧洲自由贸易协会(EFTA)公平竞争更符合本身利益。因此,1960年成立的EFTA内几乎每一个小国,包括英国自己最后都选择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而离开自己所创立的欧洲自由贸易协会。对于欧洲大国而言,如何经由共同体与小国分享权力,也是凝聚整个欧洲认同、创造欧洲集体利益的必要决定。

  仅仅是自由流动,对两岸均有不足之处。对台湾之不足在于有可能失去政治自主,因而两岸重迭认同并不会因经贸互动频繁便捷而强化;对大陆之不足在于倘经贸交流不理想,更加深台湾人民对于大陆的不信任。因此,“两岸统合学会”将呼吁与推动具有“共同体”(community)性质的两岸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而非仅是贸易便捷化或自由化的共同市场,方是上策。

  推动两岸共同体可以从简到难,逐步进行。除了长期呼吁的“两岸经济共同体”外,举例而言,基于近来两岸对于食品安全多有疑虑,而引发了不必要的政治争议,可以由两岸共同成立“食品安全共同体”,由双方政府机构共同组成,以后行销至两岸的相关产品必须经由此一两岸共同机构核发通过检验标准文件,在产品上印有“合于标准的图识”。“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是任何一个统一国家不可或缺的制度,目前全球在一些相关产品上已有统一的标准,两岸基于“与民谋利”的精神为两岸人民把关,相信可以得到广大共鸣,而这也将直接强化两岸人民对于“共同体”的信赖与需要,对于强化彼此认同会有很大助益。

  (四)身份认同

  身份本即是“认同”(identity)的同义字。基于历史因素,两岸目前各有其政治上的身分归属。即使大陆对台核发“台胞证”,也是等于同意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的不同,一种“他者”的认知随着不同归属而日渐强化。为了建立两岸间的“身份认同”,“两岸统合学会”将呼吁与推动两岸人民在现有认同之上的第三认同,也就是对“整个中国”(中国人)的认同,促成“中华卡”(Chinese Identity Card,简称“华卡”或“C卡”)的实现,两岸政府可以在审核后核发“中华卡”,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均可持该卡,免签证进入另一地区,并享有一定的权益。基于两岸人口、幅员差距,台湾方面的忧虑可以理解。因此可由中国大陆率先推动。在“台胞证”外另发行“中华卡”,或考虑以渐进方式取代“台胞证”。“中华卡”的发放可以推展至港、澳地区,甚而包括全世界的华人。

  持有“中华卡”代表着“整个中国”的认同。笔者在前一期(三月份)《中国评论》月刊〈论两岸与中国关系〉一文中,曾提及“同一性理论”一词。中国大陆如果在宪政上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为同一,那么亦应接受任何认同“中国”,但是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者,均应拥有身为中国人的权利。

  两岸政府目前的宪法均是“一中宪法”,主张与中国为同一,因此,“中华卡”的发放完全合乎宪法。至于“中华卡”可享的权益,容以后再讨论。先提出一点,如果两岸政府在政治上可以容许(宪法上没有问题),“中华卡”甚而可以扩展至政治上的参与。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