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谐vs冲突

http://www.CRNTT.com   2009-05-16 00:26:39  


 
    从中国文化看胡锦涛创建和谐社会的涵义

   2006年11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胡锦涛总书记领导之下,提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次年(2007)10月21日,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又特别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现在,我们要从文化角度来探讨胡锦涛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涵义为何。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在“决定”中,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其次,就是建设和谐文化等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以,最终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并且“社会和谐”被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在以上比较中西文化,已经认定了“社会和谐”观念,是中国固有文化所传下来的特有遗产。是西洋自古希腊以来就没有的。

  根据以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和谐社会的构思,我们知道中国今日,自改革开放30年来,“制民之产”已不是问题。“发展社会福利”(譬如医药保险、失业保险),亦渐具条件。胡锦涛在2007年对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中言及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与我们上面谈及的“礼运大同篇”发展人民福利的理想,精神一致,几乎只是用现代语言表达出来而已。更具体的是十六大的“决定”中说构建和谐社会之原则之一是要“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页五)。这也与以上讲的儒家主张“德治”中的公平正直原则,遥遥相为呼应。

  “决定”中不假言词地提到:“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并指出“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页二至页三)。堪称已体会到以上孔子所言“举直错诸枉”的意思。
至于先富后教的“重视教育”一节,“决定”中有很多规定。譬如在“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一节底下所列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专案,明确规定“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继续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页七)。可说正是履行“先富后教”之古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