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形势

http://www.CRNTT.com   2009-07-03 11:20:48  


 
              努力方向和着力点

  专家学者认为,应密切跟踪、认真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把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稳定住,并着力形成支撑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稳固基础。

  调控总量,增强活力。有专家认为,目前应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保持财政投资力度,继续减税。同时,重点做好政策的配套和细化。也有专家提出,随着最危急时刻的过去,应适当调整政策。就财政政策而言,应把更多的财政补贴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个人创业,用于扩大内需和开拓市场。就货币政策而言,应在下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微调存贷款利率。要准确判断货币供给形势,增强政策的弹性和灵活性。还有专家认为,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应转向进一步刺激消费和培育新的市场热点,转向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转向通过深化改革激发经济活力。有专家提出,如果经济复苏势头慢于预期,政府可以考虑在刺激民间投资、增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活力等方面出台新的刺激政策。随着经济下滑势头得到遏制,新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应着眼于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注重促进企业进行增长方式和发展战略调整。

  扩大内需,稳定外需。有专家认为,应进一步加大扩内需的政策力度。在扩张投资需求方面,投资管理的政策重点应从总量刺激转到结构调整上来,重点增加民生项目的投资;注重产业升级投资,既投资于硬资产,更投资于管理系统等软资产;在政府投资逐步落实的过程中,应注重实现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有机结合,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改善投资环境,激活社会投资。在扩张消费需求方面,一是振兴服务业,解决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二是继续鼓励汽车和住房消费,发挥汽车业和房地产业作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作用;三是继续实施和完善汽车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不少专家对稳定外需进行了研究,提出应加大对出口的支持力度,包括:继续清理和取消不适应形势变化的限制出口的政策和规章制度;运用财政、信贷等多种手段,支持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出口;利用外贸发展基金支持企业出口,为企业克服贸易壁垒、扩大出口搞好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带动相关产品出口。

  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专家学者认为,应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收入所占比重,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以利于形成经济长期增长的内生动力。应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建立将部分国有企业红利转移至公共支出领域的机制。这不仅有利于改善民生、拉动消费,还有利于抑制国有企业的投资冲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增强经济活力。将货币政策调整与金融结构改革密切结合起来,避免“开闸放水”产生通胀压力而压缩信贷又会对实体经济造成损害的两难选择。加快金融改革和金融机制创新,提高金融体系效率,改变一方面银行存款非常多、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和农民的资金需求又得不到满足的局面。

  调整结构,推进转型。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实现经济真正复苏和持续增长,最终要靠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经济转型。首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继续推动重化工业发展,并将发展新技术产业与发展重化工业结合起来。培育和支持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第三代移动通讯、生物技术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其次,推动企业转型。通过开展低成本并购,推进企业规模结构优化;促进企业进行组织创新、管理创新;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促进企业尽快实现从低成本竞争向差异化竞争、从多元化向归核化、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制胜的战略转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