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龙应台“炮灰史观”的煽情与阙失

http://www.CRNTT.com   2010-05-23 09:29:38  


  中评社北京5月22日讯/刚过去的2009年恰逢一系列“纪念日”,新中国成立60年,“五四”运动90周年等等,大陆不失时机地掀起了“关键年”纪念潮,“纪念史学”的各类作品也纷纭迭出。台湾学界也在不断酝酿着重估1949年败退的历史,《大江大海1949》适时推出,加上作者龙应台的声明,大卖是意料中的事。在后记中,龙女士用她一贯的感性笔调,诉说“闭关写作一整年”的辛苦,感叹“时间不够用”,“以秒为单位来计时,仍旧不够用”,足见顺利赶场并不是容易的事。况且这一次龙女士不准备以作家身份出场,而是面对“浩瀚史料”,“有如小红帽踏进大兴安岭采花”。于是我们看到了在真迹、旧照、绝版杂志、破旧地图堆中体力透支的作家忙碌的身影,随著作者从她的祖籍淳化镇出发,拉出一条纵贯中国南北的迁徙线,从东北到山东,从江南到台湾,从湖南到越北,从台湾到南洋,持续游走在时空变换、生离死别的处境里,阅读经历中不断充斥着被炮火追杀的人群和沿途散落的残肢断体。 

  “请凝视我的眼睛,诚实地告诉我:战争,有‘胜利者’吗?”随著作者催眠似的发问,“炮灰论”的历史观不但形成了,而且显得那么正义、那么有说服力。面对被作者推到前台的那些颠沛流离的伤兵、满脸稚气的少年、不知所措的妇孺,你没法反驳,好像反驳了作者就对不起在战争中受害的所有人似的。 

  然而,要真正面对这段历史,就不可能完全依靠写作情绪的空洞宣泄,慈祥的母亲教育儿子,大概是差不多的语调: 

  “飞力普,不可以打架。” 

  “飞力普,要帮助小朋友。” 

  “飞力普……” 

  但是,所有战争,包括1949年中国内战,并不是靠单纯的人道主义告诫就能理解的。我相信,龙应台这位年近花甲、见多识广的小红帽在踏入历史丛林之后,肯定遇到不少与她观点相左的狼外婆,但结果是小红帽太强悍了,每一次都能用汹涌的修辞热情顺利击昏狼外婆。于是,南洋岛上山打根集中营里虐杀国军战俘的台湾监督员,与血战淮海食不果腹的前线国军;密集冲锋不顾死活的共军士兵,统统变成了飘散到战争尘埃中的悲情线偶,由历史的偶然所操控,这些跨民族、跨疆界、跨海峡的恢弘叙事,揭开的是一整代人“隐忍不言的伤口”,让他们血迹斑斑地尽情喷洒,然后任由记忆的血水灌流进当代人麻木的心里。为被践踏、被侮辱伤害的“失败”人群立传,结论当然是战争根本没有什么“胜利者”。当交战搏杀的暴力被不论轻重、不分界线地指责,就意味着任何战争的意义从此彻底消解,当“炮灰论”在刹那间炸出人们的眼泪时,“正义论”对胜负的书写当然就会在泪水中变得模糊不清。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