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南海争端中的国际法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10-11-18 15:00:11  


 
  “中国大使馆的人很快来了,帮我们请华侨照顾我们,尤其是饮食,菲律宾监狱里吃饭是一人一盘,没有刀叉和筷子,也让我们用手抓,我们哪里吃得惯?还是华侨好,捐款的、帮忙的都有。关了3个月才被放回来。”中间还经过了开庭审判,想让渔民承认非法入境,可是陈则波说:“我们最基本的觉悟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南沙打鱼,不存在什么非法入境的问题。”

  事实上,凡是国际关系紧张的时候,南海的潭门渔民就能感受到:军舰多了,风险也增加了不少。

  麦邦奋说,虽然害怕,但是潭门的渔民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接受一种观念,就是渔民去南沙出海捕鱼,是最廉价的、最基本的保护祖国海域的办法。政府也是在90年代开始给予渔民补贴,每艘船按照出海时间和马力大小,补助一定的费用,包括柴油费和出海费,算总账,基本能占到总成本的1/4。

  这种做法,南海上的各国渔船都在奉行。以越南为最盛,越南渔船出海,全部柴油费用都由国家补贴,渔民的孩子上学看病完全免费,近几年,越南的渔船越来越多。

  陈则波说自己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可是普通话比起很多人要好。旁边的丁之平解释:“那是你和我们军队的交道打得多。”

  陈则波说他会按时上我军驻守南沙的8个小岛。“偶然的机会大家熟悉起来,我上岛礁去讨淡水和药品,送他们鱼感谢,一来二去就熟悉了。结果每次我路过都上去,到过永暑礁,那座礁石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那里本来不能住人,是我们的军队运上去水泥,硬是造出一个人工岛来,在礁上还吃过蔬菜,是解放军用补给船上运来的土堆了个小菜园,成了人工菜圃。”

  陈则波最自豪的,是陪着中央民族大学来南沙考古的教授王恒杰,上南沙去过各国占领的许多岛,他还去过曾母暗沙。这是连苏承芬这种老船长都没有去过的地方,“那是一片灰绿色的海面,现在靠经纬度很清晰就能分辨,沙在水面下。有时候去那里,我们会拿出酒来祭天,也祭那里的曾母娘娘,她是南海的守护神”。

  麦邦奋告诉我,去过曾母暗沙的渔民不多,因为遥远,而且礁石多,比较危险。“老祖宗把疆界定在那里,为什么在那里,我们也不明白,但就是那里了。”对于祖国的疆界,一般渔民有着天然开朗的心态。

  在渔业协会看到的地图上显示,目前南沙的岛屿和礁石中,越南占据22个,菲律宾占据9个,马来西亚占据5个,中国驻扎的有8个。

  潭门镇的分配结构

  渔民一般的生活,绝对不像想象中浪漫。陈则波有两艘船,一艘有300吨,算是大船了,可是船舱要分配出淡水舱和鱼舱的空间,上去看,发现船员们的船舱小得可怜。“在船上谁都不管谁,横七竖八睡下来了。到了船上,男人不穿衣服,随便得很。”因为苦,也因为船上都是男人不太方便,所以潭门的女人至今不上船,她们在岸上等着自己的家人回来,恍如几百年前的场景。

  出海周期一般是一个月。“现在鱼越来越少,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挣回成本。国家补贴不多,不过要是不算补贴,往往柴油费就抵消了出海的收入。”陈则波和麦邦奋详细地给我算账,一艘渔船出海一次的航海收入大约有10万元左右,船员分六成,船主拿四成,这样一来,船主的收入刨去成本还真不算高。陈则波说他也觉得没意思,可是潭门人除了捕鱼,还真没有其他一技之长。他说:“我们就像农民,除了种地不会干别的,海就是我们的土地。”

  甚至连卖鱼的活,都被一些外来船主垄断,“他们不会潜水,只管跟着我们出海,我们捕到了鱼他们立刻收购,然后去卖。80年代是卖到香港,那时候石斑、苏眉都值钱,现在是卖到三亚。”三亚富裕了,多贵重的鱼都卖得出手。

  所以船主最期待的,是国家补贴增加,“那样才有钱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