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翁同龢后代翁万戈:六世家藏传奇

http://www.CRNTT.com   2010-12-11 09:50:06  


翁同龢书法对联
 
  “1948年,我留美10年,携妻女回国,才初次看到在天津的文物遗产。那时,国共内战正达到顶峰,我决定将天津藏品运到上海,又碰到通货超级膨胀,不得已在11月17日乘美国西北航空最后一班机与故国离别。事先把文物装箱海运,怀着深沉的忧虑。幸而天从人愿,1949年春,一切文物安抵纽约,开始我守藏的任务。”

  翁万戈生父翁之熹,保存了文端公到斌孙公的古籍书画收藏。1951年11月,他把古籍的大半捐赠给北京图书馆,计2413册。“由于之熹公的明智决定,这一批珍藏,包括文端公的知止斋诗文稿、文恭公的瓶庐丛稿等,都避免浩劫,得以完善保存。”

  1985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中国古籍善本展览,翁万戈将珍藏的10种宋本借出参展,中国学者傅熹年、启功正在美国,看到展品激动万分。重现的这批“翁氏藏书”计有80种、542册,其中8种宋代刻本被学术界认定为国宝级文物。如南宋初明州刻本《集韵》十卷,为《集韵》现存最早刊本,也是这一刊本目前仅存的孤本。

  2000年4月28日,翁氏藏书转让上海图书馆,远在美国的翁万戈发来传真:我原籍常熟,而生在上海,所以对这件事感到莫大庆幸。我在这好似天涯海角一样的美国东北山林间,梦想已经告别的家藏古籍,免不了断续的怀念,但更为它们重返祖国,有说不出的无限欣慰。

  世代相传的历史感:60年来,翁万戈对家藏潜心研究,著述颇多。

  “你们整理得很好,我看了非常羡慕,”翁万戈看完一本信札,有些不舍地说。

  诞生于大家族,经历过大时代,翁万戈深感自己对历史的责任。抗日战争爆发,“我20岁,一个单身人,带了两千美元出国了。”在获得美国普渡大学机电工程硕士学位后,随即入威斯康辛大学改学油画。上世纪40年代起,他拍摄制作数十部纪录片,其中《中国佛教》一片在1973年亚特兰大国际电影节获金奖。“我最喜欢研究中国书画。年轻时,我什么都搞一点儿,陶瓷、青铜、石窟,现在知道不行了,碰的东西越来越少,没有办法,时间、精力两大原因。”60年来,翁万戈对家藏潜心研究,著述颇多,1997年出版《陈洪绶》三卷本,获中国国家图书奖。上世纪80年代初,他担任华美协进会会长,举办过多次中国文化展览。

  翁万戈年轻时居住喧嚣的纽约,晚年,终于在美国东北新罕布什尔州莱姆小镇,找到自己心仪的“田园”,有一栋房屋“莱溪居”,取春秋楚国老莱子彩衣娱亲故事,正应常熟老家“彩衣堂”宅名。“整个一层楼全是书,中文的、英文的,有上万本,还有原稿。我现在还在整理,东西太多了。我想做一个翁同龢平生图录,从我们家祖宗像起,一直到翁同龢做官时的照片、亲笔信什么的,都可以搁进去,又是一年的事儿。问题是我现在92岁,还有几年,这个问题很大。”近几年,翁万戈编撰的《翁同龢文献丛编》六卷本在台湾陆续出版。

  “您把事儿都做完了,后人没事儿干了。”有人逗趣道。“后人绝对有事干!庄子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老人笑起来,“我还有一件事儿,始终想做没工夫做,我很喜欢画,很喜欢写,这是创作方面。一部分研究工作,我找别人去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