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谁是赛场上最可爱的人

http://www.CRNTT.com   2011-02-03 08:47:20  


 
  网球带来的激动,远出自我的想象,这毕竟是一项小众的运动,李娜争冠,新华社发表评论也不得不捎带着敲打中国足球,来博得大众的关注。的确大部分的人看不懂网球,李娜希望场边的中国球迷不要大喊大叫,正是相当于演歌剧的遇上了京戏迷。可是人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围观,他们围观的不是网球,而是这个在体制外也能够张扬的人。

  结论已经板上钉钉了,假如不是李娜的“单飞”,她永远都无法站在克里斯特尔斯面前,网管中心放弃了金花监护权,反而迎来了令中国网球为之一振的时刻。事实上,中国网球近20年来进步,关键词正是“单飞”两个字,脱离“组织”,让网球飞。

  给中国网球带回来第一座大满贯成年组奖杯的是郑洁、晏紫两姊妹,5年前的澳网女双冠军,不仅让组织上可以写一个长篇的为国争光的工作总结,甚至还挽救了频临灭顶之灾的四川体育。郑洁、晏紫在墨尔本夺冠的当天,在四川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职业足球宣告破产,澳网冠军奖杯占据了报纸版面本来应该出现的负面新闻,“抢七”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词汇,掩盖了足球的阴霾。

  我认识郑洁、晏紫青少年时期的教练蔡洪玲,他的丈夫恰好是一个著名的足球摄影师,蔡洪玲的名气远没有他的丈夫大。一手将郑洁、晏紫调教成国内排名分第一的女双选手后,她甚至不得不交出教鞭,因为“女双王”的荣耀不可能让她独享,郑洁、晏紫还是需要先感谢国家,再感谢组织。

  郑洁、晏紫最后还是飞了起来,还有李娜,其实最应该感谢的是这个时代,因为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止他们选择单飞。也许,她们还应该感谢一个人,一个早就销声匿迹的人,这个人叫胡娜,郑洁、晏紫的同乡老大姐。

  “胡娜事件”或许是中国网球需要可以回避的一个尘封旧事,上面打满了政治的烙印,但我至今都相信,当年这个二十岁的小姑娘,其实只是不满足国内冠军这个名头,很多年后她说:“1979年,自从我在英国温布尔登中央球场观看了著名选手埃弗特的比赛后,我就有了一个强烈梦想,一定要站在中央球场代表中国比赛。”

  胡娜后来站在了中央球场里面,但她已经不能代表中国,甚至不能代表自己,而只是一个“政治避难者”,世界排名前50是她最后的成绩。但她是一个被刻意忘记的人物,国内曾经惟一一个网球世家,不出意外地被屏蔽在体育正史之外,回想她在1982年联合会杯中德之战赛前的“叛逃”,却不能不说,也许是她打开了中国网球运动员单飞之门,只不过付出的代价太过惨重。

  现在李娜敢说她打球就是希望得到钱了,更不需要,一个人在月黑风高之夜,用逃离去选择自己的教练.

  (原题:网球那些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