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巴西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 |
http://www.CRNTT.com 2011-04-18 09:48:40 |
民生与市场并重的巴西模式 1/5的政府预算被砍,采用新货币,1年内2500%的通货膨胀率降至45% 脱离军政府后的巴西在上世纪80年代末却陷入通货膨胀的泥淖,1988年,通货膨胀率达到1038%,而其后的五年推出了三种货币,但是全部宣告作废。到了1993年,通胀率达到2500%,货币信用破产。弗朗哥总统在七个月内换掉了三任财长后,走马上任后的卡多佐却改变了巴西经济的未来。在谈及当年改革时,卡多佐认为,巴西通膨的根本原因很简单:政府花的比赚的多。当预算年年出现巨大赤字,政府靠印更多钞票来弥补差额。大量现金背后却没有什么实质的东西来支撑,货币严重贬值。 看清形势的卡多佐很快通过发行新货币、砍掉五分之一政府预算的手段着手解决通胀。当时看似有些一厢情愿的计划却收效巨大,一年后通胀率跌至45%,同年七月,竟然降到了只剩下2%。通膨的戏剧性中止,提高了穷人的实质所得,创造出经济成长的坚实基础,使巴西安然度过了开发中国家备受折磨的金融危机(克林顿语)。 卢拉政府推行"零饥饿计划",1/4人口拿到国家补助 早在10多年前,卡多佐担任总统期间,巴西就开始推行一项名为"有条件现金转移"的反贫政策。这项计划是利用资金的转移支付手段来帮助贫困人群,达到在短期内减少贫困的目的。该计划鼓励向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对贫困人群的下一代投资,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所以主要涉及教育和卫生健康等民生领域。到2008年,前总统卢拉提出了著名的"零饥饿计划",巴西每个贫困家庭每月得到政府22雷亚尔至200雷亚尔(40-360美金)不等的生活补贴。到了2009年,鉴于CPI等因素,巴西政府决定提高10%的"家庭补助金"发放额度。据统计,2009年"家庭补助金金"计划的开支从上年109亿雷亚尔增加到125.54亿雷亚尔,增长了大约13.8%,享受这一计划的家庭新增约130万户,受益家庭总数增加到1240万户,约占总人口的1/4。 而根据巴西劳动和社会研究所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从2004年至2008年,巴西贫困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从33.2%下降到22.9%。 04年,最贫穷人口得到的财政转移所得占其全部收入的10%,但是到了2008年,这个比例上升到18%。 行政干预退出国企让淡水河谷等国企崛起,民企JBS成为世界最大肉制品生产商 但上台后的卢拉却用更加彻底的市场化不仅消除了投资者的顾虑,在他主政期间,巴西行政力量也全面退出国企,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矿业巨头淡水河谷(Vale),以及飞机制造商安博威(Embraer)先后成立独立董事,并逐渐成长为世界级巨头。民营经济方面,像钢铁制造商盖尔道(Gerdau),即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制品生产商的JBS也不断涌现出来。外国投资者信心十足,换来了在20年5倍的出口增长,使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11%增长到2009年的18%。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