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转型”是最好的“着陆”

http://www.CRNTT.com   2011-06-27 08:26:22  


  中评社北京6月27日讯/近期以来,有关中国经济如何“着陆”的争论比较多,其背后的逻辑是中国经济定会着陆,处于一种本能的忧虑,“硬着陆”风险屡被提及。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评论员张立伟文章称,这些争论并非是对现实的解读,而是基于现实,在不同的轨道上对未来作出的预判。这种忧虑与产生的干扰可能加重市场的迷茫。因此,我们必须搞清楚这些不同论点的立场与目标,才能指引我们清醒选择当下的行动。

  第一种担忧“硬着陆”风险的观点来自国内部分经济学者,在他们看来,中国实施的一系列紧缩措施可能产生“超调”的后果,而 “超调”会让经济“硬着陆”。这种观点主要是对中小企业倒闭潮、股市大跌等产生恐惧,而无视通胀压力越来越高,投资与GDP增速仍然居高不下的事实。事实上,中国设定的本年度GDP增长目标为8%,现在仍然远远高于这一速度。如果增速不降低,经济转型就不会发生,因此“超调论”不过是想继续走信贷支持的发展模式。但这条道路注定不能继续走下去。

  这便引出来第二种观点,多以西方学者为代表,比如索罗斯、末日博士鲁比尼等。他们从逻辑上得出,中国的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有很大的问题,如果仍然以目前的方式走下去,经济“硬着陆”会迟早发生。他们认为这一前景正在逼近,因为中国目前仍然没有用利率政策抑制通胀与地产泡沫,而是继续以信贷支撑投资。

  这些密集出现的观点并非西方“做空中国”的阴谋,而是人人皆知的客观事实,即中国如果不改变依赖投资的发展模式,将会被投资“过剩”淹没,并产生大量金融坏账。他们的悲观来自中国仍然在传统道路上前进,而几乎没有对这种危险做出反应。避免这种“硬着陆”前景的方法是改革,即释放市场的力量,就如改革开放之初一样,推进增量的部分,比如打破政府对服务业与要素的垄断,然后让投资的发动机慢慢减速。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