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通胀反映结构性问题 减税是当务之急 | |
http://www.CRNTT.com 2011-07-07 08:17:53 |
二、误判经济形势延误治理通胀政策组合 造成目前局面的原因相当复杂,既有需求方面原因,也有供给方面原因。简单地说,本次通胀是通过货币现象对结构失衡的一种自发反映,更精确地说,是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对实体经济结构的一种自发性调整。 目前中国正处于传统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由于大量资源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持续转移,到一定阶段相对于国内市场必然出现传统工业部门产能过剩(靠低端产业出口可以吸收一部分,但由于规模巨大而遭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抵制)。传统农业一方面由于资源流失绝对不足而滞后于工业化需要,另一方面因农业现代化不发展而不足以支持工业化进程。农产品价格上涨,在一定意义上,是需要工业反哺农业的信号,既有积极的结构调整意义,也是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 具体地说,工业化持续推进,从农业吸收了大量社会资源,人均收入的增长又不断提高人均食品消费水平,由此导致了食品供求缺口增大,农产品供不应求和农业部门成本不断提高,最终推动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与工业化同时推进的城市化,则导致土地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上升从而加剧价格上涨。据测算,去年7月份以来,中国物价上涨压力不断增加。从构成因素分析,主要是由食品等农产品和住房价格等上涨引起的。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劳动力价格上升也成为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 出口吸收了国内过剩的产能,换回了巨大的外汇收入。但作为国际市场价格影响者,中国的大规模工业化条件下的出口导致国际市场原材料,如矿产资源、石油等需求大涨,这也成为所谓输入型通胀的外部原因之一。 传统的发展方式主要是靠政府大规模投资来维持增长,但是,由于结构失衡的制约,大量政府投资、国企投资在短期可以维持增长,但其低效率一方面挤压民营经济投资,另一方面既从推动投资品涨价而推升通胀,又因产出效率低下而加剧结构失衡。从历史经验看,国企、地方政府高热情、低效率的投资不会因资金成本提高而有所收敛,这一点从全国各地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建设可见一斑。 还有劳动力结构问题。当资本密集型的工业化战略启动,大量资源由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农业流向工业,使得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涌入城市造成就业压力。据我们很早的预测,中国失业人口在两亿左右。所谓人口红利消失是片面的说法,真实的局面是高素质劳动力短缺,而低素质劳动力仍严重过剩。这种局面说明劳动力供给结构不适应变化了的需求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出口本是缓解困境的重要途径,短期难以改变。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