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农村生的出路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1-08-11 12:10:14  


 
  分析起来,造成重点大学教育回报率高的主要因素,并非学校本身的教育质量、教育特色,而是一系列的制度,包括教育等级制度(通过各种计划把大学分为985、211、一般本科)、拨款制度以及用人制度。而正是这些制度,使高校之间竞争不平等,造成一般本科、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院校,办学十分困难,由于政府投入少、社会支持不多、用人单位就业歧视,读这些学校,教育回报率显然就要低。

  其实,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办教育的职责,不是直接参与办学,而应该为所有学校的发展营造平等的空间。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世界一流大学绝对不是通过计划造就出来的,而是通过学校间的自由、平等竞争发展出来的。要让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必须取消强加给学校的一系列不平等的制度,让每所大学能在平等的竞争中,提高对受教育者的回报率。如果政府部门同样给高职高专学校以投资和补贴,这些学校能像国外社区学院、职业学院那样全免费,学业完成之后,学历不被歧视,找到工作回报率并不低,大家会把眼光都对准名校吗?

  再进一步看,如果我国能按照高等教育的市场规律,取消造成学校不平等竞争的各种工程、计划:如985工程、211计划,推行高等教育券制度:让每个学校的学生获得同等的教育经费,而不是重点大学多,一般学校少,让教育的行政评价和人才的行政评价全面退出,我国当前的所谓重点大学、名校,能不能还是名校,就很难说。更重要的是,这些学校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改变自己的办学理念,其中包括生源素质观——在目前,大多名校都看重招生政绩,同时青睐城市生源,认为其阅历丰富、见识多,而如果学校要靠竞争获得地位,大学关注的就将是教育使命和自己的教育声誉,在招生评价中,就会对贫困生、农村生实行加分评价,这也就会增加农村生在学校中的比例。

  所以,农村生上大学的问题,背后其实是大学公平竞争的问题,在计划体制、等级教育框架之下,不要说农村生,就是整体教育、大学发展,以及城市学生的大学路都越走越窄,当初的大学独木桥,变为现在的名校独木桥,而名校教育质量的每况愈下,已让一些城市学生选择逃离国内高考和国内高等教育。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如果纠结在农村生和城市生重点大学的比例问题上,将无法走出困境,而只有打破现在的计划体制,消除造成学校不平等发展的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促进高校平等竞争,这才是我国教育的出路所在,也是农村生的出路所在。

相关阅读:对话.聚焦教育公平:为什么寒门学子难入名校门?(2011年8月11日 《光明日报》)

  改变“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态势,实现教育公平,对每一个学生成才、对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意义重大。

  对话者:

  储朝辉 中央教科所研究员

  廉 思 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越来越成为农村学子的奢望。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