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企业500强依然不够强

http://www.CRNTT.com   2011-09-06 08:13:17  


  中评社北京9月5日讯/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日前发布,中石化蝉联榜首7年。今年500强的入围门槛达到141.98亿元,比之上年大幅提高了28.1%。且中国内地入围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取得历史性突破,世界地位更加突出。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社评表示,中国企业500强的成长,是中国经济不断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纵向比较,中国500强企业的规模实力、经济效益、创新能力确实都在明显增强。毋庸置疑,不断成长的500强企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从纳税、解决就业等经济指标来看,均是如此。如2011年500强企业的纳税总额达到2.73万亿元,较上年的2.12万亿元增长了28.77%,并且占2010年税收总额的37.3%。500强企业贡献了一个国家近四成的纳税额,其意义不言自明。其中有数十家企业还跻身于世界500强中,从当年纯粹的跨国企业“追随者”,部分已经发展到“挑战者”的水平。

  文章称,那么,一再被批评为“500强,实际上还是500大”的问题,是不是有了本质的变化了呢?透过今年这张500强企业的榜单,恐怕还不能不遗憾地说,中国企业500强,在某种意义上,仍然还是500大。

  强,是就质量而言;大,是就数量而论。大未必强,大,可能是“纸老虎”。一个企业的理想状态,是不断做大,同时不断做强。只做大,做不强,往往并不能“大而不倒”,一旦发展周期逆转,或外部形势不佳,就有轰然坍塌的风险。国务院国资委前主任李荣融曾说:“强而不大,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但不至于垮;大而不强,迟早要垮,而且垮的影响也许会更大。”这个总结颇为精辟。

  犹记得两年前,同样是发布中国企业500强的榜单之时,人民日报曾刊文泼了一盆冷水,称500强不能总是“大老粗”。所谓“大”,指500强企业大多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谓“老”,指传统行业依旧占较大比重;所谓“粗”,指其中不少企业的业绩靠的是行业红利、资源红利和政策红利,而非技术红利、管理红利。以此标准对照今年的500强榜单,又能看到多大的进步呢?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