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如何破解50万大学生退学现象

http://www.CRNTT.com   2011-10-13 11:48:02  


调查显示,仅有40%的大学生对学校的入学教育表示满意。
  中评社北京10月13日讯/近日,一组由第三方教育调查机构出具的数据表明,近几年全国在校大学生自动退学率已接近3%,每年退学人数近50万。新华网近日登出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的评论文章“如何破解50万大学生退学现象”,作者表示,“不用说发展,单从生存角度看,我国教育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把退学视为学生选择大学的一种方式,来思考我国的升学考试制度改革、大学学籍管理改革,才能破解退学难题。”全文如下:

  新一批大学新生入校已经一个月了,他们适应大学生活了吗?近日,“腾讯-麦可思2011级大学新生月度跟踪调查”以2011年入学的大学新生为调查对象,从2011年9月15日至24日,被调查的2899名2011级大学新生中,仅有40%对学校的入学教育表示满意。有数据表明,近几年全国在校大学生自动退学率已接近3%,每年退学人数近50万。(北京日报10月12日)
 
  每年50万大学生退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有不同的看法--站在学校角度,这意味着高等教育资源至少有50万闲置,对于以学费为唯一收入来源的民办学校来说,这就是大笔收入的流失,按照曾经高度产业化的教育界最爱算的经济账计算,50万学生退学,以1万学费计,就是50亿的“产值”;站在学生个体角度,人们不由担忧,他们退学之后去了哪里,是回到高复班复读,还是准备出国留学,抑或是参加工作?而站在观察教育发展角度,大家则会关心,中国大学的竞争力下降,学生的大学(及专业)选择是否合适,大学对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是否到家,等等。
 
  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50万退学对我国高等教育都是损失。而且,分析者还会发现一个事实,就是这种损失,按照目前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几乎无法避免:当一个学生退学,对于学校,这一年度就将少一个学生,因为每个学校都是一年一次性招生;对于学生,如果想在中国内地继续上全日制普通高校,也必须等来年,参加统一的考试,填报志愿,被某所大学录取。
 
  退学现象,其实在任何国家的大学,都存在,可这不是什么大事,学校和学生都不觉得有多大损失,反而,这被认为是一种动态的、持续的学校和学生双向选择,既促进大学提高教育质量,也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以发展自身的个性和兴趣。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其升学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不一样,不是一年一度的集中计划录取,也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学籍计划管理,学生可自由申请入学,也可自由申请转学,而对应的,学校一年随时多次招生录取学生,对学生的学籍管理也是动态的。
 
  我国教育部门和大学对于持续增加的学生退学现象,颇有些措手无策。对于教育部门,杀手锏,无非是限制退学学生再次报考的条件,可这在强调高考人性化,以及保障公民的考试权的社会趋势下,已经很难拿出来(大约六年前,一些地方政府曾用被大学录取不报到将认定为不诚信这一招来限制学生放弃录取,但遭到社会舆论批评);而大学,除了强调入学教育,加强对学生的适应性引导之外,可想的办法不多,学生因高考志愿填报所产生的对学校、专业不满的问题,大学不能解决--这是高考制度的事;因对大学课程设置不满意的问题也不能解决--这貌似是学校的事,但大学绝大多数的课程,其实不是自己自主设置,而是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定设置,而由于这些因素对学生退学的影响更大,还有的大学干脆懒得对学生进行入学适应性教育。笔者曾建议大学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大学领导回应道: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前提是学生得有选择权,大学有自主权,我们的教育管理制度之下,学生有多少选择权,学校有多少自主权,能搞怎样的职业生涯教育?笔者不赞成把所有问题都推向制度,但这确实是当下大学教育的实情,学校和学生的空间都很小。
 
  照此情形发展,我国大学的退学比例会进一步提升,退学规模将进一步增加,高等教育的损失也将进一步加大,包括与国际高等教育竞争不堪一击,部分高校破产关门。是目睹这样的悲剧上演,还是想办法避免悲剧,这就取决于教育是否改变。
 
  不用说发展,单从生存角度看,我国教育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把退学视为学生选择大学的一种方式,来思考我国的升学考试制度改革、大学学籍管理改革,才能破解退学难题。如果有自由申请入学制度和自由转学制度,每个学生可多次选择,每所大学可多次录取,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机制也就将建立。在这种情况下,大学不得不成为办学竞争的主题,从而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进而也会增强提高办学质量,改善教育服务(包括校内灵活的换专业、自由的选择课程、选择老师,以及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就业服务体系),吸引并留住学生的自觉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