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公平与可持续是未来10年的中国追求

http://www.CRNTT.com   2011-11-27 10:11:20  


 
  中国的“十二五”经济转型具有历史性特点,不能把政府主导型增长方式固化为“中国模式”

  近年来,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是,把中国30年经济增长的奇迹归因于“政府主导”,把“政府主导”作为“中国模式”的要件,甚至等同于“中国模式”。这一判断值得商榷。事实上,正是市场化改革才形成了中国经济保持30年高速增长的体制基础。从现实来看,把政府主导等同于“中国模式”有可能误导改革,耽误改革。为什么?

  第一,政府主导型增长模式在现阶段的缺陷比较突出。政府主导的增长模式尽管适应了生存型阶段快速扩大经济总量、实现经济起飞的客观需求。但这种模式过于追求做大总量,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总量扩张,由此造成包括贫富差距扩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社会风险增大等多方面的问题。当前,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总量扩张型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投资拉动、出口导向型增长难以为继;低成本扩张型增长难以为继。也就是说,我们不应当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型增长模式,需要积极地改变它。

  第二,政府主导型增长模式所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仍在加剧。政府主导型模式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重视解决眼前的紧迫性问题,忽视深层次的中长期问题;重视解决周期性矛盾,忽视结构性矛盾。由此,习惯于用短期工具处理长期问题,带来短期问题长期化,周期性问题结构化。事实上,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相当一部分短期问题都与中长期问题相联系,周期性矛盾往往源于结构性矛盾。为此,要跳出短期看长期,跳出总量看结构,跳出“中国模式”继续学习先进经验。

  第三,转型与改革远未完成。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许多改革还远不到位。未来5—10年,中国的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例如: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垄断行业改革等,都处在改革破题的关键时期。在这个特定背景下不适当地强调和宣扬“中国模式”,忽视体制机制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有可能使我们的判断出现严重失误。

  更深刻的问题是,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形成的利益关系深刻复杂,而且已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政治领域蔓延,给改革带来巨大阻力。这些年包括财税体制、垄断行业改革等在内的重大改革久议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破,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复杂利益关系的掣肘。如果以协调利益关系为重点的改革长期不能取得突破,一些基本层面的体制机制长期未能建立与完善,就有可能加大落入“成长陷阱”的风险。为此,需要重点讨论的不是“中国模式”,而是如何加快推进未来5—10年的转型与改革。

  未来10年中国继续获得成功,需要防范“成长陷阱”,推进以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二次转型与改革: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使多数人能够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使市场保持充分的活力和效率;使资源环境可持续;使政府能够以公共服务为中心。这就需要在“消费主导、民富优先、绿色增长、市场导向、政府转型”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为中国未来10年、20年的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的二次转型与改革,与一次转型与改革相比,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更具有历史挑战性。

  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央政府已经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发展思路。这是中国应对中长期挑战、应对“成长陷阱”的战略选择。中国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走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对人类发展的重大贡献。

   作者:迟福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来源:价值中国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