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两岸交往中存在变与不变 对策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1-12-27 00:27:25  


 
  2005年国亲新三党主席成功访问大陆,台海紧张局势得到一定程度缓和。鉴于台湾选举的不确定性,2007年更被认为是反“台独”的关键之年。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注4)意在指明维护和发展两岸和平关系是未来对台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四是2008年至今,随着2008年台湾选举的和平落幕,维护来之不易的两岸和平发展,成为大陆对台工作的重心,并逐渐成为两岸共识。

  (四)大陆对台交流政策及路径发生变化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台交流的管道不断拓展。改革开放之前,即使两岸处在政治对抗阶段,两岸交往也并未因此停滞,只是在交流管道和内容层面上有所受限,仅仅局限于两岸红十字协会作为其交流通道。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大陆提出和平统一方针,为此两岸间各种交流如雨后春笋,交流桥梁由以前单一的红十字协会扩展至如今的民间、半官方、官方等多个层级。

  二是对台交流的方式不断更新。两岸分离六十多年,尽管有一大半时间两岸处在军事对峙状态,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军事对峙也是两岸交往的一种方式。实际上,两岸真正对峙时间不到十年,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大陆领导人就开始酝酿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岸争端。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预示着两岸从军事对峙走向了和平发展,宣告了两岸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开启了两岸同胞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新征程,两岸关系进入了和平统一的新阶段。2005年,国亲新三党主席相继访问大陆,并就和平发展等相关议题达成共识,2008年国民党上台更是迎来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新机遇。

  三是对台交流的工作思路不断调整。两岸问题从产生到如今已逾越了半个多世纪,基于各种纷繁复杂的因素,两岸各种交流在两岸对峙时期难以开启,即使是两会协商也曾因为两岸政治问题而一度中断。综合分析得出,两岸交流之所以在一开始就捉襟见肘,是因为过早触及到两岸都为敏感的政治问题。为避免重蹈覆辙,推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持续方向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审时度势地提出:“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十六字方针作为对台工作的最高指导精神,为此两岸交流模式转到了“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轨道上来。

  (五)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在两岸事务上的态度存在变化。虽然两岸问题的产生是由国共内战所导致形成的,但其发展过程却从未摆脱国际环境尤其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三十多年来,一方面随着大陆践行改革开放伟大举措后,实力不断攀升;另一方面为营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大陆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作为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获得了国际社会赞誉。大陆国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邦交国数量由成立初期的24国飙升到目前的172个国家。其中,许多国家因大陆这一政策,放弃与台湾往来,转而支持大陆,由此证明大陆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已经奏效并取得实质性成果。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支持大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台湾不仅在“邦交国”数量上不断减少,且国际生存空间也在日益萎缩,两岸在国际社会上的优势逐渐向大陆倾斜。国际社会这些积极的变化,对于大陆主导两岸问题的解决不能不说起到了积极作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