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金融业“转型”致力服务实体经济

http://www.CRNTT.com   2012-01-10 09:05:13  


金融业将稳健地推动2012年的中国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的目标
  中评社北京1月10日讯/上周末开了两天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释放了两大方向性的金融工作基调:金融业将稳健地推动2012年的中国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的目标,金融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将与“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战略相一致。温总理在会上的讲话,依据2012年的稳基调对金融行业作了部署: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质。

  上海证券报发表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文章表示,虽然没有列出具体指标,但为确保9%的经济增长率和4%左右的通胀水平的经济正常运行所需的14%的货币供应量增长,7.5万亿的银行信贷增长,14万亿的社会融资总额,从会议重申的稳健货币政策的信号中应该可以预期。支持小微企业,支持中西部发展,在建项目资金保证和保障性住房信贷的定向货币宽松的既定政策,已成实现2012年稳基调的金融政策的重要部分,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非公开债发行,则拓展了小微创新企业融资和民间资本投资的新管道。会议传递的提振资本市场的信心的信息,相信会有利于推动资本市场发挥对稳增长的贡献。

  文章认为,未来五年金融业一方面要发挥转型过程中的金融中介服务的作用,另一方面金融业本身也需要发展方式的“转型”,尤其需要从紧跟华尔街的金融机构自我膨胀的发展方式脱身,转到致力于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中介职能上来。

  自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国际国内一直在争辩经济发展的模式问题。典型的对比,主要以美国模式和德国模式为基准。美国模式是放任虚拟经济的自我膨胀,金融业可以通过制造“金融产品”来创造和赚取没有实际财富支撑的货币形态的“公允价值”,结果带来了一场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的美国和世界最大的经济和金融灾难。德国模式是以实体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发展之本,确保高端制造业和相关服务业的比较优势,结果是在连续遭受了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之后,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并成为拯救欧债危机的中流砥柱。现在提出围绕实体经济发展的思想,要求金融业尽力在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上发挥作用,这与德国模式不谋而合。

  为此,银行应转变通过信贷扩张追求高出经济增长率数倍的利差收益的利润增长模式。银行以高风险行为获取高收益,结果可能推高资产价格泡沫,加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甚至成为高利贷资金的来源,埋下系统风险伏笔。或者银行通过低效率的信贷规模扩张获取利差收益,结果是信贷配置出现严重结构性错配,中小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大企业可能信贷额度过剩而转移信贷资金的使用,增加银行的坏账风险。因此,信贷规模扩大带来的资本金补充需求的市场再融资,不但扭曲了银行为实体经济配置资源的基本职能,还造成了资本市场的极大困扰。银行实现向更平稳的中介服务机构模式的转变,是中国经济未来平稳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