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大饥荒饿死几千万人 别拉着13亿人陪葬

http://www.CRNTT.com   2012-05-06 10:06:16  


 
  二、劳民伤财办食堂、炼钢铁、超英赶美、“提前进入共产主义”

  这是造成人口大量死亡和外流的又一重要原因。

  1958年,全国各条战线都在“放卫星”,毛主席看到工农业各个方面生产都在增产提速,于是在一次会议上讲“超过英国不是15年,也不是7年,只需2年到3年,2年是有可能的”。1958年9月2日毛主席在一封信上又说:“为5年接近美国,7年超过美国这个目标而奋斗吧!”接着在大跃进的同时,又展出 了从制度上提前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蓝图,提出办大社设想。此前的8月6日,毛主席在河南新乡县看了七里营公社后,明确提出“看来人民公社是个好名字,包括工农商学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在山东历城县北园公社视察时又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8月1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毛主席“人民公社好”的号召,从此,全国普遍开展了大办人民公社运动,这即是办食堂、炼钢铁、超英赶美、“提前进入共产主义”的历史背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向英美挑战的重要指标,“钢铁元帅”就升帐了;作为人民公社的伴生物、共产主义天堂的心脏——公共食堂也应运而生了。

  公共食堂作为“一大二公”和生活集体化的重要标志,其组建速度是相当惊人的,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即在全国城乡普遍建立。甘肃省从1958年8月开始到10月的三个月时间就实现了全省食堂化。西礼县截至1958年8月11日,已办起食堂1013个,就餐的有21434户、124796人,占全县总农户的51.8%和农业总人口的49%;有食堂的乡10个,社306个,队1013个。而到8月22日,仅仅11天时间,食堂就增加到了1939个,有38197户、195408人就餐,占农户总数的84.5%和人口总数85%。至此,十里、河口、城关、白雀、西峪等23个乡全部实现了食堂化。

  食堂办起之初,实行“共产主义”制度,吃饭不要钱,人人都有份。因为是“社会主义大家庭”,所以,不同队的社员还可以到其他的食堂就餐。开始时定量不限量,每人每天2至3斤粮,提出“许吃不许拿”,“饭菜多样化”,同时制定食谱,规定一星期内不吃重复饭。白面馒头,大肉大油,“放开肚子吃饭”,认为这就是“共产主义”生活。当时县委文件对公共食堂总结了八大好处,社员也编了“六爱食堂”的顺口溜:

  单身汉爱食堂,早晚不为吃饭忙;

  老人家爱食堂,生活愉快食味香;

  妇女家爱食堂,摆脱家务出厨房;

  青壮年爱食堂,多出勤来工效强;

  学生们爱食堂,按时能够入学堂;

  孤儿们爱食堂,犹如有了亲爹娘。

  可是好景不长。大吃大喝不到半个月,食堂用粮相继发生危机,开始按人定量,人均每月35斤或更少,广大社员的生活难以为继,开始“瓜、菜、代”了。到1959年和1960年时,各生产队食堂人均月口粮最高的也只供到18斤,即每人每天老秤9.6两(折合今6两),最低的仅有2两(折合今1.25两),而且相当一部分生产队食堂断了炊。即使在这样严峻的时候,为了保护食堂这颗共产主义“心脏”的跳动,县上发文号召全民找野菜、储干菜,加少量油渣、豆饼、粉渣等加工代食品。尽管如此,饿死的威胁仍然非常严重,一些人为了活命,只好外流他乡或寻吃讨要,或入赘为婿,或改嫁他人。运气好的侥幸生存了下来,而运气不佳者,或冻饿病倒于窑洞路旁,或死于荒郊野外,这时候的人们对食堂已是咬牙切齿、恨之入骨了,但只能敢怒而不敢言,有敢言者即被戴上反“三面红旗”等帽子被当作“阶级敌人”批斗和专政了。据资料载,甘肃揭开农村公共食堂真正弊端的是汪锋同志。汪锋1961年4月27日至29日在临夏调研,解散了临夏新集公社的两个食堂,之后,一些地方才陆续停办了食堂。到7月底,全省90%的生产队都解散了食堂。可是西礼县在1961年6月8日《关于食堂分配、三定问题规定意见的报告》中还强调“办什么形式的食堂,都完全由社员自己讨论决定。凡社员自己愿意办食堂的,都办成合伙食堂”,试想,反对食堂的人已被专政了,有此前车之鉴,谁敢“自愿”呢?反正领导不担这个罪名。

  “钢铁元帅”升帐是大办工业的先导。1958年9月4日省委向全省发出了紧急动员令,要求全党全民紧急动员,大炼钢铁。宣布当年(实际距年底只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要生产30万吨铁,10万吨钢,要求“一斤也不能少,一天也不能迟”。西礼县闻风而动,实际上早于省委发出号召之前的8月9日就以(58)240号文件提前做了安排,提出了“为8万吨铁、4万吨钢、1千吨铜、3千吨铅、2千吨锑、5万吨硫磺而努力”的目标,而实际启动时间则更早。一时间,学生、农民、干部、工人,千军万马奔向炼钢第一线,不仅在大桥宋家沟、火石崖、蒿林寺和卢河王画山、十里青羊峡、页水河等地建起了炼铁炉,连城里一些单位院内也建起了炼铁炉。时值秋收季节,农田的包谷、洋芋腐烂,也不能去收。当时,中学停了课,老师也下乡上山到了炼铁第一线。开始时,小学生尚由高中学生带课,后来高中学生也撤出学校大炼钢铁了,小学生则成了无人托管的“孤儿”,整天在学校附近的山上“打仗”,放任自流。为了提高钢铁产量,农村各家各户的门扣子、铁铲子、铁勺子、铁锅、旧锄头、废镢头以及铁火盆、匙牵等带铁的器具什物,都搜集投进高炉,结果炼出来的全是不能用的烧结铁和废渣、废料。在当时西礼县民间偷偷流传着两支专讽大炼钢铁的民歌。第一首为“钢铁元帅升帐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