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纽约内涝,证明北京被冤?

http://www.CRNTT.com   2012-11-03 09:54:01  


 
应学之处:纽约应急机制堪称完美,而北京近乎空白

  纽约市长,美国总统发出预警:提醒国民做最坏打算既然基础设施总难以胜任极端条件的考验,发展成熟的预警机制则是一个更高效和节约的应对灾难的方法。在这个方面,北京和中国各大城市应向纽约学习的就有很多了。

   应对此次“桑迪”飓风,美国东海岸各州的预警工作完全可成为今后灾难预警的典范:为了保证民众能够重视飓风的严重性,在飓风登陆前三天,纽约州长安德鲁科莫就宣布了纽约州进入紧急状态。康涅狄格州州长丹尼尔马洛伊曾“预言”飓风将是一场灾难,并恳求人们离开海岸地区。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则在飓风登陆前两天就表示:“我们预计一个前所未有的风暴将会对纽约市产生影响。”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29日晚加入到提醒民众的队伍中,他向有可能被“桑迪”影响到的民众发出警告:“你们应听从救援人员的安排...此外,飓风来袭时会有大范围的停电,恢复供电可能要花很长时间,希望你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虽然在飓风登陆之前,这些官员不厌其烦的预警,让一些美国民众认为政府是小题大做,但之后这些“神奇的预言”都应验了。《纽约时报》为此还发表了评论文章,认为政府听从气象人员的建议,针对飓风发布的强有力的警告和预警是值得赞赏的。

  此外,一些细节也保证了这些预警可以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民众。政府应急管理人员会使用电邮、短信和电话等方式通知人们飓风即将来临,而在一些比较危险的低洼地区甚至会有警车开着扩音器来回巡逻,通知还未了解情况的民众。从《华盛顿邮报》驻美国纽约特派记者许娟在纽约亲历飓风的经历中,也可以看到预警机制的周全:“ 在酒店房间里,有一张纸告知宾客所有紧急的应对方案和一旦停电后的自救措施。并保证酒店的餐厅已经储备了足够的食物,要宾客不必担心。打开电视,大多数频道都在循环播放有关飓风的动向(多数频道还配备了手语播报员,方便残障人士获知消息)。”

  开设应急避难所、公共交通封闭和强制撤离,公共资源全力应对飓风除了警告,纽约市政府也尽可能的调集了公共资源应对飓风。在10月30日,纽约的公交、地铁和地区铁路系统全部关闭,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和拉瓜迪亚机场进出港航班被大规模取消,纽约中小学全部停课,地处纽约地势较低的下城区的医院内的病人也被提前转移,部分地势较低地区和海岸甚至被封锁。截止到30日,纽约市还开放了72个的紧急避难场所,为市民提供16000个床位避难。

  预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美国对国民的应灾教育常态化,也进一步保证应急状态可以执行。飓风知识宣传海报就是一个例子,这幅海报由纽约市政府提供(此为缩略图,在纽约市政府网站上可以下载到符合印刷标准的版本),海报向民众介绍了什么是飓风、如何在飓风中保护自己,而且简明的指出了面对飓风时纽约市区那些地方比较危险。值得补充的是,这份海报是中文版,而纽约市政府还提供英文版、韩文版、日文版、西班牙文版、法文版和阿拉伯文等多种语言的版本,保证在多元的纽约,各个族群的人都可以了解关于飓风的信息和怎样应对飓风。而对比北京,在“7.21”之后,《北京日报》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发现近7成的受访者仍不了解暴雨分级预警的意义。

  当然,再好的预警制度也不完美,桑迪飓风中纽约仍有数十人遇难。但毫无疑问,预警机制在可能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人员伤亡和其它损失。

  灾难应急机制,北京还差很远。这点上,北京没被“冤枉”。

  结语:此次飓风,新泽西州长克里斯蒂向不愿撤离的民众解释强制撤离政策时用了这样严厉的话语:"不按规定撤离的民众的行为是愚蠢且自私的。"也许,这种“你不着急,我替你着急”的架势才是政府在灾难面前对民众该有的态度。

  来源:腾讯评论今日话题2012年11月2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