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经济应重点构建中长期风险应对机制

http://www.CRNTT.com   2013-02-01 08:54:00  


 
  (二)中长期,不断深化财政和金融领域改革

  应对中国经济中长期风险,应重点着眼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不能仅搞修修补补的改革。切中主要利益相关主体要害的仍然是财政和金融领域以及与之紧密联系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应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问题。因此,只有深化财政和金融领域改革,才能从根本上破除收入分配差距和财富分配差距的制约因素,并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让要素流动畅通起来。加强财政与金融领域改革的协调性,形成制度合力,提高改革实效,共同促进实现改革目标。

  科学合理的财政改革能够调动各方积极性,防范和化解因经济利益分配不公造成的风险。只有逐步推进规范、透明的现代财政改革,才能正确定位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政府应重点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打击违法、非法的不公平竞争行为,而市场则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资源合理配置。因此,今后财税改革的重点是: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推进税制改革,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从具体实现方式上看,可借鉴美国进步时代经验,加快推进财政改革步伐,既要实施现代预算改革,也要建立和完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一方面,根据美国进步时代确立的现代预算改革基本原则,一项科学、有效的财政预算,至少应符合以下原则:其一,必要性。必须进行科学论证,确定预算支出的必要性和优先顺序。其二,严肃性。预算一旦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其三,前瞻性。提前预判预算支出规模和可能的风险。其四,完整性。预算支出应涵盖所有政府机关和相关部门。其五,系统性。所有预算项目支出必须要有详细说明,并具有逻辑一致性。其六,法制化。所有预算必须得到权力机构(议会)批准,接受议会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其七,透明化。为便于监督,预算内容和过程必须透明。另一方面,应逐步建立体现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财务报告制度,同时财务报告应完整涵盖政府财政行为,还应建立和完善“权责发生制”的现代预算会计制度。

  中国金融改革的大方向是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改革重点应着力在利率市场化基础上,完善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平稳和快速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提高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程度,鼓励按照市场化的交易规则和制度安排参与市场竞争?最终为促进建立和完善契约信用关系以及多层次金融市场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应探索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逐步建立银行破产清偿制度,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减小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向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大量借贷而无破产之虞的风险。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独立性,应改变中国人民银行的隶属关系。

  (三)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优化外部经济环境

  中国经济前进的动力仍然源自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对内改革转型,对外加快重新战略布局,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要提高质量,既要让人民共享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成果,又要提高资本积累质量。防范中长期风险,可以实施的最有效路径是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投资效率。一是制度设计必须考虑激励相容。截至目前,很难找到改革不触动一部分人利益的领域。因此,要推动改革前进,与其说是要有改革的勇气,倒不如说要有敢于牺牲个体利益换取整体利益提高的气魄。同时,也要研究激励相容的可行性,制度设计必须是激励相容的,即所有改革参与人既能保证自己利益,也能最终达到整体利益最大化。二是鼓励淘汰落后技术,通过创新财税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三是开拓全球竞争新领域,在极地、太空、深海和网络等新的制高点获取制胜权,尤其是在可能爆发以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四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争取主动把握国际经济规则的话语权和制定权,除不丢失贸易、货币等旧的阵地外,还要在气候融资等领域争得头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