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新四化”将是李克强经济思路总抓手 | |
http://www.CRNTT.com 2013-02-08 10:13:10 |
一方面,“新四化”具有鲜明的logo(标志)特点,便于对未来发展经济的思路产生共识。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理,从主政经济的智慧高度上来说,对其未来主政经济的思路能够得到更多共识,让更多方面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其主政经济的思路,将会更好地推进其经济施政。“新四化”这种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基本路径的提出,简约明了,让大家很容易有路径可循。同时,“新四化”有一个家喻户晓的词汇“四化”做对衬,最容易形成全社会对于实现中国梦的共鸣、共进。“四化”这个概念,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1964年12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20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把四个现代化量化为“到20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实现小康水平”。应该说当年的“四化”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中国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未来要实现更大的“中国梦”,实现更高水平的“四化”,这些都需要通过“新四化”这一既是发展路径的抓手,也是精神动力的抓手来实现。 “以物为主”走向“以人为本” 另一方面,在于“新四化”里面蕴含新理念、新思维、新方式、新结构。这次波及中国140万平方公里的雾霾天气,再次给中国之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再继续之前的老路,中国经济必定不可持续。如果将改革开放之前的三十多年算作经济发展的1.0版,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需要升级到2.0版,为此必须要调结构,转方式,这需要以发展思路的新思维来支撑。李克强之所以提“新四化”就是要改变以前的发展理念、方式和结构,而其中最核心的是发展理念要从“以物为主”走向“以人为本”。以“新四化”中最大内需潜力的城镇化为例,李克强就反复强调未来中国城镇化的核心将是“人”的城镇化。提出这种发展新理念在于之前的中国城镇化存在“重物不重人”的不足,尽管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1.27%,但是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却只有约35%。2亿多生活在城镇里的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但还没有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尚不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这既造成不公平,也埋下了社会不稳定的隐患。总之,李克强提出“新四化”的“新”就是要用新思维、新结构、新方式来破解之前中国经济不可持续的问题。 当然,要让“新四化”真正成为推动中国梦实现的基本路径,还要在两个方面下很大的功夫。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