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赵红霞的AB面:母亲眼中的好女儿

http://www.CRNTT.com   2013-05-03 12:27:59  


 
链接:重庆赵红霞如何成了“反腐英雄”

  2013年02月04日18:01来源:财经网 作者:刘锋 法学博士,独立学者 

  重庆赵红霞拍摄的不雅视频被曝光,掀翻了多名重庆高官,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反腐作用,但是,她的行为却伤及了宪政理念、法治规则、自身合法权利,由此可说,她不是“反腐英雄”,她只是非宪政制度理念下催生的悲剧性的牺牲者

  从尊重人权的角度出发,我要对重庆赵红霞这个人说一声“对不起”,因为要拿她的名字说事了。众所周知,重庆不雅视频案件把“赵红霞”这个名字给捧红了,围绕此案件,花样繁多的讨论从出不穷,有人专门为她编写了《史记.赵红霞列传》,有人甚至赠送赵红霞一顶桂冠--“反腐英雄”。“反腐英雄”一词透露出太多中国社会生态中的隐喻和调侃。

  时下,反对腐败成了中国人的共识,上层官员把腐败视为可能导致“亡党亡国”的大弊端,中间阶层把反腐看做推进改革的突破口,底层民众从反腐案件的围观中发泄心中的不满,可惜的是,在反腐的手段上,三者并没有形成共识。上层官员希望通过纪律、监察、检察手段反腐,中间阶层盼望以官员财产公开、舆论监督自由手段反腐,下层民众则诉诸于各类“白猫”、“黑猫”手段反腐。由于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和监督,既得利益者编织的网络错综复杂,官员腐败的链条纵横交错,使得上层所依赖的反腐手段达不到有效的反腐目标。换句话说,底层民众对体制内的反腐效果不满意,于是青睐体制外的,甚至是非法的反腐手段。

  当然,底层民众的这种反腐心理有太多的副作用。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并不能成为反腐的法理依据。像不雅视频类的反腐手段虽然起到了一定的反腐作用,但是,它终究不能成为法理上的依赖手段,民众也不能依靠千千万万个“赵红霞”来刹住腐败。

  重庆不雅视频案件再次印证了官员特权的广泛存在。在本案中,涉案的官员都是自己所在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有的官员还是党委或行政的“一把手”。正因为他们手中的权力演变为特权,或者有演变为特权、谋取非法利益的潜质,所以,他们成为不雅视频偷拍和非法要挟的目标。他们手中的权力显然没有被“关进笼子里”,因而太有诱惑力,作为体制内的官员,他们想把权力变现,而体制外的人则想借它谋利,内外联合设局,权力变为特权,特权变为到手的房地产、投标项目和非法利益,到头来,有的局侥幸隐藏,有的局东窗事发,而重庆不雅视频案件则“不幸”成为众矢之的。只要权力没有被关进笼子里,这样的案件就会时不时地出现,中国人对“制度性衰败”的质疑就会持续,各种反讽性的愤怒、调侃、嘲笑也会反覆映入眼帘。

  由于特权的存在,官员的道德标杆作用也被多重否定。不论在党代会的文件、官员选拔任用条例上,还是在各类大会、小会上,执政党都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官员选拔任用最为重要的依据,而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员都经过此类选拔程序,能被选上的,都被认为具备了很高的道德水平。如今,不雅视频案件反覆曝光了官员的情色交易,也使官员头顶的道德光环被一扫而光,官员的道德标准也因此遭到了重重否定——以权猎色,是官员道德标准的第一次否定;以私下的权色交易背弃公共服务职责,是官员道德标准的第二次否定;以官场内的潜规则处理权色交易,背弃法治规则,是官员道德标准的第三次否定;以依法查处案件为由,干涉或威胁公民的合法监督权利,是官员道德标准的第四次否定。

  自诩为社会领导者、人民公仆的官员,一次又一次地突破整个社会公认的道德底线,他们到底想把整个中国引向哪里?他们是否为时下中国的道德沦丧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又给整个世界传播了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形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