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大学的门朝哪边开?

http://www.CRNTT.com   2013-09-24 15:12:52  


  中评社北京9月24日讯/“大学时代本该是青春飞扬的,是可以自由畅想未来的,可是残酷现实告诉农村大学生,你们的未来不是无限可能的,未来有多远,取决于父辈的肩膀有多厚实。”南风窗杂志日前刊载李北方文章《大学的门朝哪边开?》:

  又到了开学的时节,又有无数的青年第一次走进大学校门,他们心里必定是怀着新奇、激动和希望的。回想我本人独自扛着一个小包袱,跋涉千里到学校报到,已是17年前。

  看到一个报道,北大2013年招收的新生中,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为14.2%。就是这个14.2%,已经比上一年高1.7个百分点了。17年前情况如何?我没有那时候的统计数据,但根据切身的经验,那时北大的农村大学生比例远比14.2%要高。

  放在更长的时间坐标下,城乡大学生生源比例的变化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2009年,前总理温家宝说过一句话:“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

  越是好的大学,这个问题越严重,在一些二本学校,农村学生比例还能达到30%以上甚至更多。这是因为好大学更“进步”,更加“跟国际接轨”,自主招生的力度更大,北大的说法是向“主动多样化选拔最适合北大培养的优秀学生的战略转型”。

  自主招生构成了对农村学生的体制性歧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由教育水平决定的,教育水平又由国家投入的不均和城乡间差距决定。单纯比高考分数固然有诸多的不足,可是高考的范围明确,除个人努力程度和禀赋之外,其他因素在影响考试结果方面的作用不大,所以传统的高考形式更适合大学选拔人才的本意。而所谓的招生改革,不过是另一种披着进步外衣的倒退而已。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