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公投能让“地区独立”吗

http://www.CRNTT.com   2014-03-18 09:42:52  


投票的克里米亚人
  中评社北京3月18日讯/昨日,克里米亚公投结果发表,96.6%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而许多人都为究竟一个地区或者民族的人民能否把自己公投“独立”出去争论不已、十分纠结。那么,究竟怎么看这个问题呢?到底是不是多数人想离开就能离开呢? 

投票的克里米亚人在国际视野的框架下,公投“离婚”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十分之明确,是旧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分合”就凭民意

  在国际法中,对于旧时殖民地的去留问题有着共识,即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可以通过投票来决定自己的去留问题。这点很好理解,殖民地一般地处宗主国海外,历史渊源上是被压迫的,又有着和宗主国不一样的文化,本来就不是后者的一部分。不过,殖民地的独立浪潮早就过去,该去该留也决定得差不多了,基本无争议,在此就不赘述。

  第二种情况就开始犯难,一国之内,如果有团体遭遇严重不公平对待,能公投分离吗
  
  在后殖民时代,依然有一些地区在闹分离或者独立,那些在殖民地身上达成的国际共识显然不适用于它们。其实说公投“独立”是不太准确的习惯性用语,用“分离”更为妥当,因为有不分离、分离并独立建国、分离且并入他国等不同选项,都属于在一个群体内部决定一个地区的前途命运。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补救性分离”的名词。该词何解呢?指的是出于人道主义立场,保护弱势群体免于遭受迫害、毁灭而采取的救济性措施。该理论的拥趸有以研究公共选择理论而闻名的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等人。

  问题就来了,到底多大的人道主义危机或者被压迫才能让一个群体单方面地就宣布分离是合法的呢?这时候,可能大部分人都会想到一个地方——科索沃。科索沃也屡屡在此次的克里米亚公投中被拿出来做对比。在科索沃地区的确发生过非常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并且,在2010年,国际法院曾经就科索沃公投问题给出过咨询意见,虽然不具备强制意义,却有软性的“道德力量”。国际法院的这份咨询文件出台过程就声势浩大——37个国家和地区提交了书面声明,15个国家和地区提交了书面评论,29个国家和地区在持续九天的听证会上发言,总共有44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司法进程,是国际法院历史上参与国家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案例之一。想必国际法院的这个文件就很有说服力吧?可是问题还是没有那么简单,而且可能还会让人更加困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