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邓聿文:如何解决“政策出不了中南海” 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14-06-19 10:14:44  


邓聿文
  中评社北京6月19日讯/知名评论员邓聿文今天撰文《如何解决“政策出不了中南海” 问题》表示,要走出“政策出不了中南海”的困境,根本的是要调整当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要厘清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限与关系,将两者关系建立在法治框架内,以法治权,分权制衡。此外,尽快启动政治体制改革切实使权力运行在民主的轨道上。详论如下::

  国务院前不久发出通知,部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这是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国务院对所作决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的第一次全面督查。这个部署的背后,反映的还是“政策出不了中南海”的问题。

  根据媒体最近报道,李克强总理为政策落实不到位已经“拍了桌子”,多次强调要下力气整治。该报道引述总理的话说,“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说得难听一点,这不就是尸位素餐吗?” 事实上,这种情况不仅存在地方,中央各部门对国务院的决策也是在“阳奉阴违”。李克强就曾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问部长们,“国务院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了没有?你们各自的责任履行了没有?”“各位,你们要‘守土有责’啊!”

  “政策出不了中南海”是中国政治的顽疾。改革开放以来,历任总理都为此拍过桌子,但要解决起来,困难重重。原因何在?这背后又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中央与地方政治生态?

  客观地说,政令不通并非始自今日,它和大一统的中国历史一样久远。所以,单单用“官商勾结”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来解释是说不清的,与其说这是导致政令不畅的原因,不如讲它本身就是政令不畅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恰当。

  要深入反思政令不通的原因,必须与当前的转型时期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政令不通反映了当前中央与地方是一种不稳定的、非规范化的关系。因为不稳定、不规范,所以中央与地方才时时处于讨价还价的博弈状态。

  中国是一个集权制国家,理论上说,在集权制国家,地方政府实质上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因此不存在中央政令不通的问题,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严重。但中国的情况就特殊在,改革开放后,中央在很大程度上把发展经济的任务交给了地方,致使地方利益坐大,成为一个有着相对独立利益的主体,加上目前处于转型时期,一切都处在变动和调整当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就不是通过法制来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是试图通过政策甚至谈判来确定。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必定要讨价还价,特别是当中央因财力问题想卸掉本该自己承担的某些义务时,地方就更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执行中央的政策。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