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深刻认识中国经济发展新趋势

http://www.CRNTT.com   2014-11-05 08:47:46  


从“三期叠加”到经济发展新常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中评社北京11月5日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全面总结中国改革发展成功实践,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经济建设和发展领域,面对“三期叠加”的新形势,习近平同志提出要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新时期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全面理解中国经济“三期叠加”判断的科学依据

  人民日报发表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文章表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局,作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但正处在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的重要判断。作出这一判断,表明党中央勇于面对改革发展攻坚中的各种问题,善于抓住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全面理解“三期叠加”判断的科学依据,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前提。

  经济发展规律决定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GDP保持年平均近10%的高速增长,2013年经济总量达到56.88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巨大,保持高速增长面临生产要素供给约束。以劳动力要素为例。中国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供求状况已发生根本变化,2012年首次出现劳动力数量和占比双降,人口老龄化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剧,难以支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各国经济增长速度都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先后经历了23年和36年的高速增长时期,GDP年均增速分别为9.7%和8.02%,其后经济增速约下降一半。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自觉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在经济增速换挡中把握好调整的合理区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应对经济形势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为创造中国经济奇迹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中国制造业发展模式总体上较为粗放,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产能过剩问题突出。2013年前3季度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处于2006年以来的历史低位,也低于国际公认的正常水平。其中,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船舶、光伏等行业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不到50%。制造业产能过剩,导致资本回报率下降和边际产出下降。同时,制造业粗放发展还带来大量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单位GDP能源消耗较高,水、大气、土壤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如果现在不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将来付出的代价就会更大。面对发展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消化前期刺激政策是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必然要求。前几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出台一揽子刺激政策,为中国经济稳健增长和世界经济复苏作出重大贡献。但大规模刺激政策也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如金融资本脱实向虚、企业债务偏高、地方融资平台等部分领域和环节潜在风险积聚等。高负债率、高杠杆率条件下的发展不仅意味着对未来的透支,而且会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埋下风险隐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妥善处理保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推动经济实现更有效率、更有质量的发展。

  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丰富内涵

  文章提出,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中国经济发展新趋势,扎实做好经济改革发展工作,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未来发展目标。

  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经济增速逐渐回落到中高速增长区间。这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速度。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不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有利于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切实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经济增速换挡只是相对于以往高增长的适度降低,但中国经济增速仍然大大高于发达经济体和许多新兴市场国家,而且是结构更加稳定、合理的经济增长,是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稳态增长。可以预测,在未来1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对全球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产业结构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过去一个时期,中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达到GDP的46%。但与发达国家服务业占比一般达到70%以上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我们要的是民生改善、就业比较充分的经济增长速度。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高于制造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目标,有利于丰富生活性产品供给、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民生、实现以人为本的增长。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