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评分析:莫让“民粹对冲”破坏两岸互信基础

http://www.CRNTT.com   2016-01-23 00:08:15  


 
  诚然,此次“攻占”行为就是这种“亚文化”的体现,而发起“攻占”的大陆网民们也并不是杀红眼的“义和团”,他们更多抱着一种调侃、游戏的心态。但是,这种行为不仅不被台湾年轻人所理解,而且经过一些不负责任媒体的炒作和煽动,将岛内政治中敏感的“悲情意识”激发出来,以至于沦为政治势力操作的工具。从“东京影展风波”、“张悬事件”到如今的“周子瑜事件”,雷同的情节不断重现,两岸被激化的民粹却不断加码。“爽”的是少数网民的低级趣味,“痛”的是多数两岸同胞的内心。

  因此,两岸各界有识之士应该严肃地注意到这一系列现象。在反覆强调“两岸政治互信”的同时,也应重视当前“两岸社会互信”的新特征与面临的新问题。

  两岸社会互信问题需正视 影响政治互信

  政治互信与社会互信,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共荣共生。在当前的两岸关系格局之下,政治互信是靠政治领袖自上而下地建构,而社会互信则是靠基层大众自下而上地积累。政治互信扎实了,能为厚植社会互信提供良好的氛围;社会互信巩固了,能为深化政治互信提供坚强的靠山。反之,当政治互信遭遇动摇、转折甚至瓦解时,社会间的不信任感就会如瘟疫一般蔓延;两岸社会之间的敌意越强、感情越脆弱,政治互信被侵蚀的速度就越快,给两岸政治领导人回旋的余地也就越小。

  以岛内的“逢中必反”为例,它原本只是冷战“反共恐共”思潮的遗留物,但在选举政治下,操作两岸对立成为一些政党屡试不爽的“票房迷药”。于是,“逢中必反”从最初的“病灶”逐渐恶化为癌细胞,如今已经扩散到岛内政治、经济、社会的每一寸肌体之中。而这些“逢中必反”的言行,经网络传到大陆,自然而然成了大陆网民的“动员令”。所以说,对台媒脸书页面的“攻占”,可以理解为一部分大陆民意对于岛内“逢中必反”的不满与反制。但这样的“互撕”实际上撕裂了两岸的社会互信,进而对两岸政治互信产生负面的影响。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借星云大师之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包容的智慧”。两岸社会应该学会相互欣赏,而不是高筑敌意的心墙。接二连三的“集体狂欢”,实质上是无聊的情绪宣泄。当两岸的网民从“对峙”恶化为“对冲”时,反过来必将对来之不易的两岸互信基础带来严重的伤害。在这样的情形下,无论是大陆媒体还是台湾媒体,都不应该成为操弄民粹的鼓吹手,而是应该成为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推动者。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