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文化台独”历史课纲:如何应对

http://www.CRNTT.com   2018-12-10 00:05:21  


 
  2016年蔡英文上任后,立即废除“104课纲”,宣布在2018年修订完成新课纲之前继续使用“101课纲”。今年8月13日,台湾“教育部”的“课审大会”审议通过新的历史课纲,决定今后高中历史教学将不再分为台湾史、中国史及世界史,而是按台湾史、东亚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开展,把中国历史放在东亚历史的脉络下讨论。教材的编排方法也由过去的按历史发展线索改为按主题划分单元,包括“国家与社会”、“人群的移动”、“现代化的历程”等。

  回顾课纲的演变历史,李登辉时代让台湾史在中国史内部突出出来;陈水扁时代将本国史与世界史二分法改变为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三分法,使台湾史实际获得了本国史的地位,形成了“两国论”的史观叙述;蔡英文任内现在则将中国史放入东亚史,取消了其在历史教学中的独立地位,不仅进一步在历史叙述中确立了中国的外国身份,而且试图更深入地抹杀台湾与中国在历史上、文化上的联系,“文化台独”又大大前进了一大步。

  二、“去中国化”历史课纲的恶果延续至今

  台湾历史课纲在“去中国化”道路上这种“三级跳”的过程,正是台湾社会“去中国化”过程的缩影。我们不难看出,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具有“台独”倾向的执政者,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三任台湾领导人持续发力推进,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同时,民间特别是知识分子中的分离主义思想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特别是这类知识分子进入权力阶层或与政治权利相结合,将这种思想诉诸于教育、文化事业,则对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产生广泛的影响,杜正胜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另一方面,岛内虽然在政治上、文化上都不乏反对“台独”的有识之士,但他们力量有限,这也是“去中国化”思潮得以不断张扬而难以遏制的原因之一,而国民党执政在课纲问题“退”的努力,大概是二十多年里试图阻挡整个台湾滑向“文化台独”的唯一一次体制性的大动作,其失败也正暴露出国民党自身的弱点和积弊,马英九和国民党让人失望有其必然性。

  历史课纲所反映出来的台湾中学教育“去中国化”倾向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的结果之一,就是造就了台湾青年一代中出现的“天然独”或“人造独”现象,对于整个台湾社会分离主义思潮发展也有广泛的影响。在新升级课纲的规范和影响下,这种状况还将继续发展。无论是对于现在的两岸和平发展还是今后的两岸统一,这都是不可小视的思想障碍。即使是两岸统一了,也无论是两岸和平统一还是非和平统一,后面的事还会少吗?香港的前车之鉴值得深以为戒。课纲所渗透的史观体系必须脱胎换骨地予以改造,然而,就目前岛内的情况而言,以其自身的力量实现这种改变又是不可能的。

  长期以来,大陆方面对于课纲这类“文化台独”问题也有警觉和批判,但与对待政治上的“台独”表现如“两国论”、“一边一国论”等相比,重视的程度和批判的力度都明显差了很多,而且批判也主要是即时性的政治批判,文化层面、学理层面的深入分析不足,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更缺乏长期持续的跟踪关注、研究和应对。过去二十多年里,特别是国民党执政的八年里,两岸交流持续发展,来大陆就学、就业和参观交流的台湾青年数以十万、百万计,但因为我们有“尊重”文化差异、避谈“敏感话题”的陈规,所以规定台生免修“政治课”,对于国家认同的问题避免正面触及;大陆社会各界普遍参与、广泛开展的两岸交流中,一般性的陪同接待和专业性的交流切磋较多,极少涉及历史观、国家观这样政治性的话题,中小学等普通教育界的交流也不例外,这样的文化交流固然促进了两岸民众的交往与感情联系,但对于“文化台独”斗争的作用则不明显。另外,对于岛内课纲与教材,也存有“鞭长莫及”的自我懈怠与安慰,缺乏积极作为的信心和谋划。这些都使得对课纲等“文化台独”的斗争雷声大雨点小而难以持久深入的局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