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中评智库:世界变局下两岸关系大势

http://www.CRNTT.com   2019-01-20 00:22:21  


 
  2.融合决定了斗而不破

  至于科技之争、贸易摩擦,有人称之为“科技冷战”、“贸易冷战”等,在冷对抗的观察视野中是新常态。也可以说,“科技冷战”不一定是“新冷战的序曲”,而是冲突对抗的常态和形式之一。从思想根源看,如果说科技冷战来自“科技民族主义〔10〕”的话,那么普遍存在的民族主义可能成为各种形式的冷对抗的思想动因。其机理在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文化、科技融合,已到了一毁俱毁的地步,而意识形态对立的负面作用仍旧推动着对抗,单一领域的冲突与斗而不破的对抗便成为常态。

  从经济上看,冷战期间,军事上苏联和华约不输于美国和北约,但经济上难以抗衡,无以为继,被拖垮了。因为有苏东经互会,还有中国等独立经济体,当时的世界经济不是一个全球大屋顶的网络系统,所以经济不是主要对抗面和危机出口。今天不同了,全球化的结果是经济体的融合和利益交错,全球都在一个大屋顶下,经济关系不能一打了之,搞不好会全面坍塌。美国讲国际体系,俄罗斯讲势力范围,中国讲命运共同体。美国不能不顾及国际体系和自身在其中的利益。约瑟夫·奈指出:中美关系的某些方面将涉及正和博弈。美国的国家安全需要中国的合力,而不是对中国的控制。关键问题在于,美国是否有能力从“合作的竞争”角度思考问题〔11〕。所以,美国的各种退出与重返,都是反思甚至焦虑的体现,不是要打新冷战的深思熟虑章法。例如美国不愿接受“一带一路”倡议,但在与之相关的亚投行问题上美国改变了主意。美国可以制裁俄罗斯,对华打贸易战、科技战,但一旦美股受到冲击或国内产业受到影响,美国就会阵脚大乱。

  3.地缘政治的微妙性

  从地缘政治上看,当年美苏都有重大失误,军事上在局部地区陷得太深,苏联败在阿富汗战争,美国败在越南战争,也受挫于朝鲜战场。今天,要在局部地区打热战,几乎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尽管朝核危机十分严重,朝韩、朝美首脑会谈却能变成现实,美朝半岛无核化谈判不能不推进。而在更大范围,印太联盟有取代亚太再平衡之势,它有围堵中国的意图,且主要是在海上。罗伯特·卡普兰认为,随着中国回归大国地位,世界必然进入更加复杂的多极化格局。美国至少必须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为中国空军和海军力量腾出一些空间〔12〕。美国的做法实际上也确实反映了其战略认知的变化,即不可能通过像朝战或越战那样的局部陆地代理人战争遏制住中国,而得退而求其次,准备在广袤的海洋上预防中国走向世界强国地位,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公开的“海狼”战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