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汪毅夫:序《厦门古迹寻踪(续编)》

http://www.CRNTT.com   2019-11-12 00:05:05  


汪毅夫(来源: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11月12日电(作者 汪毅夫)厦门是全国最早提出“涉台文物古迹保护”并通过地方立法的城市,厦门的文化工作者、包括地方文史研究者与有力焉、与有功焉。

  10年前,厦门退休教师刘瑞光加入了厦门地方文史研究者的行列。他认真发掘和整理地方文史资料,认真考证和解读地方文史故实,积稿盈箧,成200余篇之谱。其编入《厦门古迹寻踪》诸篇,皆可读之作,出版后受到广泛注意和高度评价。现在,他献给读者的《厦门古迹寻踪(续编)》,也具现其地方文史研究的功力。

  厦门的涉台文物古迹很多。《厦门古迹寻踪(续编)》告诉我们,五老峰有陈第、沈有容登山题刻,其相关故实是明代万历三十年(1602)征缴倭寇的“平番之征”;日光岩的南居益诗刻,其背后故事是明代天启四年(1624)驱逐红夷的“澎湖之战”;南普陀寺前的“御制碑”,记录的是清代乾隆末年台湾的“林爽文之乱”及其“平定”;厦门大学上弦场的“建盖大小担山寨城碑”,事关清代嘉庆年间“海贼王”蔡牵在闽台海面的活动。此外,同治六年(1867)的“樟脑战争”、同治十三年(1874)的“牡丹社事件”、光绪九年至十一年(1883—1885)的“中法战争”、光绪二十年(1894)的“甲午战争”等历史事件,以及郑成功家族、邱良功父子、板桥林家、雾峰林家,以及徐孚远、卢若腾、王得禄、林鹤年、易顺鼎等历史人物,在厦门也留有历史印记和踪迹。刘瑞光同我是厦门一中的同学、闽西红土地的“插友”(插队知识青年),我为他充实而出彩的退休生活、为他对厦门地方文史研究的贡献点赞!

 (作者汪毅夫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