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两岸双向交流三十年 张铭清谈破冰

http://www.CRNTT.com   2021-11-02 00:01:50  


 
  中评社记者:您认为,当前两岸新闻交流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张铭清:我认为,目前两岸新闻交流仍然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两岸新闻交流不平衡、不对称的状态。以驻点采访为例。30年来,来大陆采访的台湾记者呈逐年增多,由每年的一千多人次,到2010年底,来大陆采访的驻点媒体有13家,台湾记者达2万人次。而大陆记者赴台采访只有4千人次,比例为5比1。虽然台湾当局先后开放了大陆5家中央媒体和5家地方媒体派记者到台湾驻点采访,但以大陆数千家媒体只允许10家在台驻点采访,显然不能满足大陆媒体的要求。就两岸驻点的媒体数量和记者人数而言,两岸交流的不平等是显而易见的。

  二是政策壁垒导致交流水平和层次难以提高。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这些年,两岸经贸、文化等各领域的密切交流,为两岸新闻交流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是台湾方面的两岸大众传播交流法规存在“泛政治化”的问题,导致两岸新闻交流因政治原因产生的制度障碍没有消除。

  三是由于两岸媒介生态存在差异,媒体报道对对岸形象的塑造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媒体作为信息源的主渠道,在塑造形象上举足轻重。根据李普曼拟态环境的理论,两岸媒体对对岸的报道,为本地受众构建关于对岸的拟态环境。由于两岸记者在新闻价值的判断、新闻事件的选择、报道角度的确定,编辑语言的应用受到自身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内容的取舍,角度的选择,新闻语言的措辞等,带有预设的立场,隐含政治倾向的偏见。

  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相更远。偏见造成的拟态环境,必然远离真相。以报道议事机构为例,大陆媒体对台湾“立法院”的报道,给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打架。

  其实打架的情景,不过是种表演秀,在大陆民众看来很新鲜,但在台湾却是习以为常。而台湾媒体报道大陆的“两会”代表是“吃馒头、举拳头”、履行“一致通过”的“表决机器”、“橡皮图章”。“拟态环境”展示的是代表打瞌睡、打哈欠,主席台上交头接耳,至于大会议程倒付之阙如。

  这种以偏概全报道塑造的拟态环境,对全面了解两岸民意机构的运作,显然是有害无益的。可以通过深化新闻交流,在新闻的一些基本原则上取得共识,纠正在塑造拟态环境中出现的偏差,人际交流中的怀疑、猜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