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美国国会加强涉华负面立法:意图、影响及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23-07-03 10:42:09  


表2:第113-117届国会涉华提案数
 
  第一,国会一系列涉华立法将拜登政府前两年的对华政策全面铺开、提质升级,将推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制度化、长期化。拜登政府在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将中国定义为“唯一一个既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又有经济、外交、军事、科技力量推进这一目标的竞争对手”,幷确定了“投资、结盟、竞争”的竞争策略。⑨上文提到的审议通过的法案,其对华关注点与拜登政府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一致,法案内容也延续了拜登政府执政前两年的对华遏压手段。即一方面通过塑造中国外部环境压缩中国进一步崛起的空间,包括利用国际组织恶化中国国际融资环境、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利用金融制裁威慑中国对台行动,通过支持台湾加入国际组织提升其国际地位,全政府、全社会摆脱美对华技术依赖,同时拉拢盟友打造以美国为中心的对华封锁圈。另一方面,通过干扰中国内政扰乱中国发展步伐。许多法案在提及中国时不使用“中国”的表述,而是将矛头对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领导人,蓄意通过抹黑和攻击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和政府割裂、对立。部分法案,如“打击不可靠海外电信法案”“威慑美国技术敌手法案”“海底电缆管控法案”等,捆绑内政议题和外交议题,与拜登政府“服务中产阶级外交”理念一致,旨在投资美国国内相关产业、促进美国产业回流,体现了联邦政府和国会在对华政策上相互协调的一面。若上述立法提案得以成法,将更深入、具体地推进和落实拜登政府全政府、全社会、全领域、全世界的遏华布局,将美对华战略竞争制度化、长期化。

  第二,国会争当反华“急先锋”,将使美对华政策中“两个美国”的特征进一步加深,加大中美关系的复杂性。这里的“两个美国”主要表现为立法与行政部门、民主和共和两党的较量。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标志着美对华政策转向长期的“战略竞争”。特朗普政府在对外政策上颇具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促使美国国会成为了对华示强的主力军。自2019年以来,美国国会全面推动涉华立法,涉华立法提案的数量持续飙升(见表2),体现出美国国会对美对华政策主导权的争夺。2022年中期选举后,拜登面临府会弱分立的格局。共和党领导的众议院在反华上更加极端,增加了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例如,此次飞艇事件严重干扰2022年中美领导人巴厘岛会晤的成果,最终影响了美国务卿布林肯的访华计划,这与共和党出于党争目的不断对拜登政府施压有很大关系。因此,共和党在国会力量的增强将增加联邦政府与国会在对华政策的推进和落实层面不同步和不同调的现象,加大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表2:第113-117届国会涉华提案数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美国国会网站整理

  第三,部分“排华”法案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盟友、伙伴在中美间的政策选择。上述立法中的许多内容涉及国际组织和美国盟伴,可见美仍希望利用盟伴体系构建全球反华阵线。然而,大量的涉华负面立法或成为美该目标的制约因素。随着乌克兰危机长期化、扩大化,欧洲国家受损严重。随着“北溪”天然气管道遭到破坏,以及近期美国内反对对乌克兰援助的声音增大,欧洲国家对美不信任情绪上升。印尼、菲律宾、巴西、沙特、阿联酋等新兴国家则乐见国际形势的多极化发展,更加敢于争取自身利益,拒绝选边站队,试图摆脱大国的控制与影响。美国通过立法在各领域加大对华脱钩力度,其中部分立法幷不符合其盟友与伙伴的利益,可能促使盟伴国家加速形成独立于美国的对华政策选择。比如,“打击不可靠海外电信法案”要求美国务院报告美盟伴国家使用不可靠电信设备情况,将对相关国家的对华正常经贸往来造成负面影响,必然招致不满。近期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访华之行也表现出美国与盟伴之间的分歧。马克龙在结束访华行程后称,加速台海危机不符合欧洲利益,欧洲不应盲目追随美国,幷认为欧洲应在乌克兰、对华关系及制裁等问题上形成自身政策。⑩

  四、结语

  美国将维护自身全球领导地位作为其国家核心利益,将中国崛起看作对其领导地位的挑战,将继续通过战略竞争达到阻断中国崛起、防止中国取代美领导地位的目标。美将继续以全政府、全社会、全领域、全世界的方式加强对华遏制,具体涉华行动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强化美台政治往来,加快对台军售和交付。麦卡锡取消近期窜台计划,改为在蔡英文过境美国期间与其会晤,但麦卡锡在未来高调窜台的可能性仍然存在。⑪美不断通过立法渲染中国对台军事行动,是为武装台湾寻找藉口,尽可能多地向台湾出售和交付武器。美众院外委会主席、负责审批美对外军售的麦考尔在窜台期间妄称美国会将全力加速对台军售,确保台湾获得“自卫所需的武器”。⑫“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也称计划领导该委员会加快批准对台军售。⑬预计二人将在国会进一步推动相关立法。

  第二,力推中美在经贸科技领域脱钩断链。尤其是在飞艇事件后,美将继续鼓噪中国“情报威胁”“科技威胁”,趁势强化对华高科技封锁和制裁。具体可能包括进一步增强在芯片、超级计算机、操作系统、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的对华封锁和限制,同时梳理美对华技术依赖情况,通过本土生产、友岸和近岸外包等方式尽快实现自给自足。

  第三,增加与盟伴之间的对华协调。美国将利用“芯片四方联盟”等机制,同时继续与日本、荷兰等盟友勾连,图谋通过高科技出口管制跨国机制合作加强对华经济遏制,对中国进口高端半导体实施禁运。美国将继续藉乌克兰危机捆绑中俄,促进与盟友在对华战略上的协同,将中国纳入其地缘政治阵营化的对抗格局中。美可能继续推动台湾问题乌克兰化,与欧、亚盟友制定应对中国对台动作的系统性反制手段,促进美与盟友在对华战略上的协同。

  注释:

  ①作者根据美国国会网站数据库整理,https://www.congress.gov/quick-search/legislation?wordsPhrases=%E2%80%9CChina%22%22Chinese%22&include=on&wordVariants=on&congresses%5B%5D=all&legislationNumbers=&legislativeAction=&sponsor=on&representative=&senator=&q=%7B%22congress%22%3A118%2C%22type%22%3A%22bills%22%2C%22bill-status%22%3A%22committee%22%7D

  ②“Biden Says U.S.-China Relations Not Weakened by Balloon Incident”, Reuters, February 7, 2023, https://www.reuters.com/world/biden-says-us-china-relations-not-weakened-by-balloon-incident-2023-02-06/.

  ③作者通过以“China”或“Chinese”为词条检索美国国会网站得出,法案类型既包含具有法律效力的议案和两院联合决议案,也包含不具有法律效力、但能够表达国会议员政策立场的两院共同决议案和简单决议案。

  ④Dwane Brown & Ron Elving, “The History of A Contentious U.S. Congress”, NPR, January 9, 2023, https://www.npr.org/2023/01/09/1147787327/the-history-of-a-contentious-u-s-congress.

  ⑤Shannon Pettypiece, “Biden’s Visit to Ukraine Draws Criticism from Conservative House Republicans”, NBC News, February 21, 2023, https://www.nbcnews.com/politics/congress/bidens-visit-ukraine-draws-criticism-conservative-house-republicans-rcna71477?emaila=cafe8afe41240c85f6402dc8cc991c1c&emailb=8702967e24fb28c375348285155a67aa78a23a01669878ad866a442fbdf76e91&utm_source=Sailthru&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02.21.23%20GR%20Morning%20Tuesday.

  ⑥“H.Res.11 - Establishing the Select Committee on the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ongress.gov, https://www.congress.gov/bill/118th-congress/house-resolution/11/actions.

  ⑦美国国会网站数据库,https://www.congress.gov/quick-search/legislation?wordsPhrases=%E2%80%9CChina%22%22Chinese%22&include=on&wordVariants=on&congresses%5B%5D=all&legislationNumbers=&legislativeAction=&sponsor=on&representative=&senator=&q=%7B%22congress%22%3A118%7D。

  ⑧Brendan Bordelon, “GOP Rams through TikTok Ban Bill over Dem Objections”, Politico, March 1, 2023,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3/03/01/house-republicans-tiktok-ban-00084951.

  ⑨“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ctober 2022,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2/10/Biden-Harris-Administrations-National-Security-Strategy-10.2022.pdf, p.23. 

  ⑩Jamil Anderlini & Clea Caulcutt, “Europe must Resist Pressure to Become ‘America’s Followers’, Says Macron”, Politico, April 9, 2023,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emmanuel-macron-china-america-pressure-interview/.

  ⑪Jennifer Jett et al., “Defying China, McCarthy Stands United with Taiwan’s President”, NBC News, April 6, 2023, https://www.nbcnews.com/politics/congress/china-taiwan-kevin-mccarthy-tsai-ing-wen-meeting-rcna77992.

  ⑫Yang An, “Senior US Lawmaker Calls for More Weapons to Taiwan to Deter China”, VOA News, April 8, 2023, https://www.voanews.com/a/senior-us-lawmaker-calls-for-more-weapons-to-taiwan-to-deter-china/7041860.html.

  ⑬Lisa Mascaro, “Taiwan Threat from China Serious, House GOP Chairman Says”, AP News, April 9, 2023, https://apnews.com/article/taiwan-china-congress-gallagher-tsai-22b91ed7955144c0d5540aaffa3b4e7c.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5月号,总第305期)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