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月刊:大国博弈与“半球化”时代的到来

http://www.CRNTT.com   2024-02-05 00:03:44  


 
  以上“四方纷错”的表象之下,乃是美西方持续对华一系列“极限施压”(Extreme Pressure)、“脱钩”(De-coupling)、“去风险”(De-risking)等打压所造成的愈演愈烈的“两极化”(bi-polarization)阵营对抗趋势。“中美博弈”或许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中国从来不寻求改变现有国际秩序,不干涉美国内政,无意挑战和取代美国”〔3〕;但“美国对华打压”却是近年来不争的事实。

  与此同时,全球化(Globalization)亦有被撕裂为“半球化”(Hemispherization)的风险。当打着“小院高墙”(Small Yard, High Fence)烙印的“技经铁幕”(iron curtain of technology & economy)徐徐落下,冷战时代的“两个平行世界市场”(two parallel world markets)或将重现,同时还将被赋予新色彩——两株相互排斥且激烈竞争阳光与水土的“科技树”终被点开。它俩各自缠绕着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的藤蔓,在这个世纪的上半叶各自野蛮生长,并使尽浑身解数,试图在“中间地带”(Intermediate Zones)吸引更多良禽瑞兽择木而栖。胜者或将成长为下个世代的森林,而败者则将沦为森林的养料。在“半球化”的阴影下,全球化终将走向衰亡,抑或重生?

  “当此之时,能抵为右。”在人类历史的十字路口,西半球的主宰者却仍以全球唯一地缘棋手的尊荣自居,却不见在广袤的亚欧大陆上,“事情正在起变化”。更确切地说,一个在地理上更加辽阔、在视野上更为宏远的“亚非欧大世界岛”(The Greater World Island of Afro-Eurasia)早已不再是布热津斯基笔下的“棋盘”(Brzezinski’s Chessboard)。在地理范围上看,它是在麦金德所论述的亚欧“世界岛”基础上进一步囊括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在这个大岛上,“全球南方”正经历196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之后新一轮集体大觉醒;不结盟运动继续蓬勃发展;非盟受邀“北上”,即将加入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结束数周后,77国集团亦于古巴召开“77国集团和中国”峰会,集体发声。由此可见,广大发展中国家从未放弃呐喊抗争的努力;而在“一带一路”的十年引领与推动下,一种全新的聚合与赋能正在孕育发酵、蓄势待发。

  “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可以治乎?当何以治之?在“塞”“得”之间,大国又当如何权衡取舍?中国方案,计将安出?此乃时代之问,亟待非常之答。

   一、北约东扩:从俄乌危机到印太战略

  北约东扩,上合西进,金砖南下,非盟北上。如果麦金德和布热津斯基都能活到今日并见此光景,两位老人一定会对这个“疯狂的世界”惊诧不已。对前者而言,在他那篇著名的论文《历史的地理枢纽》〔4〕发表整整两个甲子之后,随着亚非拉世界的觉醒与再觉醒,“世界岛”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质变。对后者而言,他有关“美国是目前唯一的全球性超级大国”〔5〕“它(中国——作者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6〕等论断显然正在被所谓的“修正主义国家”(revisionist state)所“修正”,而他著述中的亚欧大陆也正由任人宰制的“棋盘”变为战略自主的“棋手”——多位有实力与老霸主在全球范围内掰手腕的新玩家已然落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