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 
中评论坛:融合发展与港台机遇

http://www.CRNTT.com   2024-02-10 23:53:22  


 
  香港有5间大学名列全球一百大,在全世界城市独一无二。近年中文大学、港大、科大等多间大学相继到大湾区办学或启动内地办学计划,这种做法有助香港高等教育融入大湾区。我数月前曾经撰文提出建议,在北部都会区规划一个大学城,将理工大学、城市大学和浸会大学三间大学搬入大学城,一方面学校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三间学校腾出旧校区的黄金地皮,可以增加政府土地供应,拍卖收入可作为三间大学搬校和扩招的费用,可谓一举多得。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的施政报告,提出北部都会区建大学城,并且将非本地学生上限由20%倍增至40%,这是可喜的讯息。

  再次是人力资源的融入。香港是独立关税区,和内地之间设有海关,人员出入境和货物进出受到严格限制,疫情三年,港深一河之隔,边境管控没有丝毫放松和弹性。但是,香港与内地有很多资源是可以透过共享互补达至双赢,例如人力资源。近年香港各高校纷纷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办分校,就是一种人力资源共享形式。

  另一方面,香港劳动力特别是技术劳工短缺,而内地劳动力富余,亦应该互补。内地政府部门进一步放宽香港人到内地就业的限制,更为香港年轻人到内地创业就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香港输入内地劳工的程序应该简化,减少不必要的限制。

  “融入”不应该是香港内地化  国际化是香港最重要价值

  “一国两制”是香港的独特优势,国际化是香港最重要的价值。如果没有“一国两制”,香港很难保持国际化,但“一国两制”不等于国际化。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要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独特作用,关键是要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继续保持和进一步加强国际化特色。如果香港失去国际化特色,就意味着变成一个普通内地城市。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并不缺增加一个内地化城市,但非常需要香港发挥联通国际的独特作用。

  “国际化”的内涵很广,包括货币、资金、人才、语言和各种制度,例如普通法制度。习近平主席去年七一讲话两度提及普通法,强调香港要保持普通法制度。香港司法机构包括终审法院一直都有聘请来自其他普通法地区,例如英国、澳州等国的法官审理各类案件。国际化还包括各种专业制度、考试制度,例如香港DSE考试成绩可以直接报读英美及欧洲多国大学。国际化亦包括各种标准,例如食品安全标准、会计标准,以及政府运作透明、资讯自由等等。据统计,虽然受疫情等原因影响,仍有约九千家内地及海外公司驻港,日资和美资公司分别有逾1300家及1200多家。香港成为国际公认的国际化大都会,是由多方面因素,以及长期累积形成的城市品牌,是香港的软实力。

  台湾和香港的一个最大差距,不是人均GDP,而是台湾远不够国际化。内地其他主要城市包括上海、深圳等,在GDP已超过香港,但在国际化方面同样不及香港。仅港元国际化和外汇自由化,两岸暂时都难以做到。进一步增强国际化的特点,继续保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就不仅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独特作用,亦可以为推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发挥独特作用。

  融入国家发展与加强国际化并不矛盾

  香港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以及在“双循环”中发挥作用,与深圳、广州等城市加强合作,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与此同时,保留普通法制度等各项体制和标准,保持政府运作透明和资讯自由、言论自由,以及自由港、简单低税制等等,就是保持香港的国际化。新的国际环境非常复杂充满挑战,香港要以新思路,积极拓展中东等新的合作伙伴,提升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同时,必须尽最大努力与美日英欧等传统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关系。以上观点供各位指正,谢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