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月刊:美国对华竞争的新著力点

http://www.CRNTT.com   2024-02-14 00:46:05  


图1:“韧性”与“有韧性的”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的词频
 
  对霸权国来说,在不同的竞争阶段,资源运用方式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战略进攻阶段,霸权国的资源运用方式会侧重于战略汲取,因为此时霸权国需要动员足够的国内资源来对崛起国发起进攻;战略相持阶段,霸权国最可取的资源运用方式是将资源培育置于资源汲取之前,加大对国内的投资,尽可能地积累更多财富和竞争资源,并少量汲取资源用于消耗、袭扰对手,干扰对手的发展,最终待出现类似于对手自乱阵脚这样的合适时机再毕其功于一役;战略进攻阶段,如果是霸权国认为出现了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的机会窗口,那么霸权国便会进行资源汲取,以便动员足够的战略资源来发动对崛起国的决战。

  事实上,美国的对华竞争方略就反映了上述逻辑。在特朗普政府时期,中美战略竞争处于美国主动挑起的战略进攻阶段。〔19〕但特朗普的战略进攻并未实现预期效果,中国成功抵御了特朗普的战略进攻,中美战略竞争因而进入到了战略相持阶段。拜登政府不仅承认中美战略竞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而且实际上也将此作为了制定大国竞争方略的出发点。加之,或许正如美国国内有观点所指出的,“美国人民现在有勇气和资源与威权主义或与中国进行无限制的竞争吗?”〔20〕因此,一方面,以国家安全韧性建设为标志,拜登政府将资源培育作为了主要的资源运用方式,即通过加强经济韧性建设来积累物质财富,通过加强社会韧性建设来积累“人心”;另一方面,又采取“小院高墙”等方式来延缓中国的崛起速度,以尽可能地为美国的国力复苏提供时间窗口。

  (二)在经济竞争上,以加强经济韧性为缘由推动对华“脱钩”

  对华“脱钩”是美国对华经济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对华“脱钩”的实现可以基于两种方式:一是“弱他”逻辑即通过限制中国获取美国的技术、中国的产品进入美国的市场等来实现对华“脱钩”;二是“自强”逻辑即通过加强自身的产业链、价值链等的建设,构建排他式的经济与科技体系来实现对华“脱钩”。特朗普政府的对华“脱钩”更多是基于“弱他”逻辑,而拜登政府不仅注重“弱他”逻辑的运用,也强调“自强”逻辑的意义。加强国家安全韧性建设也可以解释为何拜登政府会强调运用“自强”逻辑来推动对华“脱钩”。因为“自强”逻辑可以帮助美国从根本上降低对国家安全脆弱性来源的依赖,所以该逻辑更有助于国家安全韧性的实现。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也指出,美国的对华“脱钩”政策应以旨在投资和培养美国自身技术实力为主的进攻性措施为主,因为此类措施在加强美国的韧性上具有最大的长期潜力。〔21〕

  拜登政府在韧性叙事下推动对华“脱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举措是,其为加强供应链韧性,而试图通过本土化、区域化与阵营化的方式加强产业链能力,以此打造“去中国化”的供应链。拜登政府打造“去中国化”的供应链也折射出了其与特朗普政府对华“脱钩”政策的另一个重大区别,即拜登政府瞄准一个行业,而特朗普政府针对具体企业。因此,拜登政府的对华“脱钩”更为彻底。

  此外,“去风险”(de-risking)话语与叙事之所以能迅速取代“脱钩”叙事成为美国对华经济竞争的新话语体系,也是因为该叙事契合了拜登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安全韧性建设的战略思维。所谓“风险”增加了美国国家安全体系的脆弱性,因此,“去风险”则有助于国家安全脆弱性的降低与国家安全韧性的增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