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月刊:文化统合 以《诗经》外交为例

http://www.CRNTT.com   2024-09-01 00:01:14  


 
  1.天下体系:天下方国格局

  《诗经》作品大致产生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相当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在这一时期,以周公和召公为首的周朝领导人,发明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小雅·北山》)、“明明上天,照临下土”(《小雅·小明》)的天下概念,创建了与之匹配的文明共同体——天下体系,把天下视为完整的政治单位,通过分封建立,形成以周王室(宗主国)为天下中心,加上若干诸侯国以及四夷方国等构成的共同体结构,首次完成人类历史上“以一治众”“以小治大”的全球治理体系。②自此,“至大无外”的“天下观”成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第一个承载着普遍兼容性的全球价值观。

  “天下”指的是西周春秋时期政治行为体的活动范围。地理学上有“日月所照,人迹所至的普天之下”的广义天下与“四方之内的‘中国’”③的狭义天下之分。“天下体系”是一个多元一体的世界地理概念,周和华夏族方国(诸侯国)居于世界地理中心,其他四夷方国居于世界地理周边,共同形成一个向心结构的多主体图景。天下体系也是一个文化政治概念,指的是终结乱世状态达到世界政治一体化的政治制度,如同管子提出的“创制天下”“时匡天下”(《管子·霸言》)之意。

  其实,远在夏朝时中国就已形成“内华夏、外夷狄”的天下方国格局。周朝延续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④作为周朝政治联盟秩序的核心,为联盟内部各政治实体明确了地理上的方位、距离上的远近和血缘上的亲疏,规定了相应的义务,通过制度的边界将外部集团纳入其中,并试图用此制度进行规训。

  2.政治行为体:宗主国、诸侯国与四夷方国

  周朝天下体系更为基础的政治单位在内部是“宗主国”和“诸侯国”,在周边则是“方国”“四夷”及其诸多属国。

  自周文王开始,重视运用分封制在王畿内扩展土地和势力。武王克商后,采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分封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建立诸侯国,到成康之世时大量封国。⑤《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周初分封七十一国,其中以周王姬姓为主体,封四十国(《荀子·儒效》又说封姬姓五十三国),兄弟之国有十五国。由此形成周王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由四周拱卫的一体化宗法分封政治结构,既有中央集权的体制设计构想,也实现了治理上的分权,初步实现“天下王土”的构想。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