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 |
中评月刊:两制台湾方案与教育制度 | |
http://www.CRNTT.com 2024-10-06 00:01:50 |
在实践性上,应在实践中调整和完善台湾教育制度安排。台湾教育制度安排是关系到台湾青少年培育的系统性工程,也是关乎台湾青少年国家认同引导的复杂、敏感的教育工程,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减少统一后在台贯彻实施的磨合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岛内对于方案的质疑和阻力。当前,在教育部的要求和指导下,大陆各高校普遍开设国情教育课程,成为开展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也应当成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部分教育内容试点和实践的平台。此外,大陆在东莞、昆山等地设有台商子弟学校,根据台湾的课程纲要和要求实施教育内容。台湾教育制度安排的探索应吸收台商子弟学校的有利经验,寻求共同编撰教科书,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为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教育制度安排奠定基础。 五、“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教育制度安排的内涵 针对近年来港台学生教育中涌现的问题,以及对“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教育制度安排特性的研究,应从教育世界观、教育行政制度、教育手段三个层面总结经验教训,做好顶层设计。 在教育世界观上,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台湾教育制度。教育世界观是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制度能否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的基石。从“本土化”思潮对台湾教育的渗透、后殖民主义在香港教育的泛滥中看到,教育世界观的错乱不仅深刻影响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还对社会稳定与国家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台独教育”的底层逻辑是“去中国化”,割裂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的联结,人为建构出台湾人“自我”和“他者”的认同壁垒。为打破这一壁垒,应将台湾人视阈中的“自我”融入“他者”,重新弥合被人为割裂的两岸联结,而弥合的途径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多元、立体的意识体系,从心理建构机制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也就是认同建构的过程,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共有价值理念。具体在教育领域,一方面要重建台湾民众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在教育内容中强化中华民族的历史叙事,这就需要对台湾教育领域的“台湾中心史观”进行拨乱反正,将中国史观融入台湾教育体系,将台湾教育体系融入中国教育体系,构建中国历史框架中的台湾历史、中国社会结构中的台湾社会、中国文化内涵中的台湾文化,重新建构一套以中国视阈审视台湾地区、审视两岸关系发展的叙述体系,加深两岸民众同根同源的认同感。另一方面要建立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体系,在社会科等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培育两岸共同价值观,引导台湾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认同,增强台湾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台湾学生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